第112章(3 / 3)

在他的侧脸上,鬓角白发反耀着微微银光,“好了,要仔细不能沾着水。”他抬头看向赵徽,赵徽莫名想到了些年代久远的事情,幼时他受了伤,一身湖蓝色宫服的内侍细心帮他处理伤口,昭懿太后在一旁不停地数落着他,一时恍若隔世。

赵徽收回思绪,“你脸上的伤……”

董桢摸着干枯的鬓角遮了下,“干活时不小心跌了下,擦到了些。”

赵徽自幼生活中深宫之中,见惯了尔虞我诈与拜高踩低,太监之间的纷争他一清二楚,只看一眼就明白了,见董桢没多说,他也没有继续追问。

赵徽此刻心情已经平复些了,望向屋外摆放整齐的祭祀用具,“你来祭拜太后?”

在宫中私行祭祀之事是杀头之举,董桢忙反手将手擦了擦,低身要对着赵徽下跪,却被一只手挡住了,赵徽道:“算了,也没有旁人看见。”

董桢这才重新起了身,他观察着赵徽的脸色,轻声道:“陛下,是遇到了烦心事吗?”

赵徽沉默着,忽然抬眼看向他,也不说话。

董桢等了会儿,对他道:“陛下放宽心,您是有福气的人,一起皆会好起来的。”

赵徽忽然发问道:“你当年为何要为罪太子说话?你心中也是觉得我这个皇帝做的不如他。”

董桢没想到赵徽如此直白,将近二十年的旧事了,赵徽一开口直接问起,可见他耿耿于怀多少年。董桢在心中想,这倒确实是他的性情,他轻声道:“臣从来没有如此想过,陛下便是陛下。当年臣劝您为罪太子设供奉牌位,并不是为了罪太子,朱雀台血案,罪太子自焚而死,奴才知道您心中也震惊悲痛,您这些年寝食难安,心结难解,臣看在眼中,心中也跟着难过,解铃还需系铃人,唯有与罪太子和解,您才能够真正放下这份心结啊,臣劝慰的不是罪太子,而是……”他没有把话说完,停下来静静地望着赵徽,轻声道:“只要您能够好好的,臣的心中便一切都好。”

赵徽看了他良久,“你当年为何没有说这一番话?”

董桢却是有片刻的消声,慢慢道:“这番话,臣当年也说过了。”

赵徽忽的没了声音,到底是近二十年前的事情了,细节如何他也记不清,董桢这一句话说出来,他下意识只认为自己当年盛怒之下没有听进去,默然片刻,他重新看向董桢,“看你这些年你在宫中过得多有不如意之处,没有怨恨朕?”

董桢好似是听见了一件难得令他也不知道如何回答的问题,这位聪明了一世的老侍中被问住了,半晌很轻地笑了起来,那神情好似是听见孩子问了个犯傻的问题,许久才轻声道:“怎么会呢?”

四个字好似是轻柔鸿毛落在了心湖上,泛起涟漪的同时,也轻抚过所有流血不止的创口,赵徽难得无言。

董桢低声问道:“陛下今日难过,是因为思念太后吗?”

赵徽摇了头,他坐着半晌,将汪之令与帝王陵的事情与董桢说了说。

董桢仔细地倾听完,却没有说汪之令的不好之处,只沉吟道:“汪侍中不像是这般糊涂的人啊,不过是一个养子……”他的话戛然而止。

“是啊,只不过是一个养子,值得他如此不顾心血的搭救,这蠢货真是老糊涂了!枉费了我的一片心血,他做出这等不识相的事情来,不知道的还当牢里的是他的亲生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