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将要亮时,汪之令原本想亲自送李稚出宫,却因为皇帝忽然召见他服侍而脱不开身,便让自己最看重的小太监亲自送李稚出去。
太监弯腰提着昏黄的宫灯在前引路,李稚走在洒过清水的宫道上,一半的脸隐在阴影中,他像是正在心中斟酌思索,忽然听见了一阵嘈杂的声音,他循声望去,昏暗的宫道尽头,一扇半矮的小门前,几个太监正在踹打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太监,旁边还有一只翻滚的木桶,倒出些泔水来。李稚停下脚步,那引路的太监也注意到了那景象,对李稚道:“大人不必管,教训个失礼的老奴才罢了。”说着便朝着那方向喊了一声,那群打人的太监注意这边原有贵客,忙停下手,朝着李稚一行礼,拖拽了那老太监进到小门中去了。
“那是谁啊?”
小太监神色微微有些异样,笑着回道:“就是一个笨手笨脚的老奴才罢了。”
“我看他年纪挺大了,这么打下去怕是要闹出人命。”
小太监立刻明白了李稚的意思,他心中当然知道那老太监是谁,原不想多管闲事,不过李稚既然开口了,这个面子自然还是要给,他招手让人过去,教里面的人停手,回头对李稚讨好道:“大人真是慈悲心肠。”
李稚看了眼过去,他从这小太监的态度中察觉到了些异样,于是又回头看那已经没了动静的巷子。过了好一会儿,拖沓的脚步声传来,那弓着腰的老太监一瘸一拐地拖着木桶从小门出来,他抬头看了眼站在原地的李稚,明白过来了,他点了下头似乎想要表示感谢,重新低下头去,转身慢慢离开了。李稚见那背影消失,终于也回身离开。
第83章 寇园(四)
长公主府。
赵颂躺坐在落满了阳光的横榻上,给小郡主梳着头发,“好了。”小郡主抬手摸了下自己的发髻,起身跑到铜镜前看了看。赵颂见她如此在意自己的外表,问道:“你是要出门去找那位谢家小公子?”
小郡主惊得回头瞧她,赵颂笑了起来,打量着她道:“我们家玉柔真的是好漂亮啊。”
小郡主被说的有几分羞涩,又回头看向镜子,十四岁的少女盈盈地站在水银色的铜镜中,鹅黄色的襦裙衣摆上缀着赵氏皇族才能用的黄金玄鸟纹,纷纷灿烂。她的外祖母在身后慈爱地打量着她,“我们家玉柔长大了,是一个真正姿仪华丽的赵家公主了。”
小郡主透过铜镜的反照看去,外祖母的眼中带着些她这个年纪并看不懂的悠远默然,朝她抬抬手道:“去吧。”
小郡主带着自己写的诗稿出了门,正好在园中遇到了前来拜访的李稚,停下来朝他笑了下。李稚许久不见有人对他笑得如此天真美好,下意识心中一暖,也跟着轻轻笑了。小郡主跑下去了,他收回视线,继续在曹江的牵引下往正堂中走去,赵颂已经在屏风后等候多时了。
李稚一进屋,赵颂便吩咐让赐座,听李稚说起皇帝要他保汪之令,她隔着琉璃珠帘笑道:“这帮人是将皇帝的性子拿准了。皇帝打小生长在深宫中,比旁人聪慧得早,先帝生前偏爱先太子,其余孩子都不为他所看重。一个孤独敏感的孩子在深宫中,除了日夜陪伴他玩耍的太监他还能亲近谁呢?汪之令看准了这一点,牢牢地将皇帝抓在手中,有了这枚护身符,没人动得了他。”
皇帝的性格在外人看来充满了矛盾,他时而软弱,时而又强硬,这与士族对待皇帝的态度有关。赵徽好面子,长久以来,士族对他都是小事上恭敬供奉,但权力却一直拿在自己手中,这早已经成了君臣间的默契,只要皇帝的要求不出格,士族对皇帝会多有退让。
汪之令尽管犯下滔天大罪,但他没有触及士族的核心利益,又加之谁都知道他对皇帝的重要性,皇帝在此事上若是强硬起来,士族最终还是会松口。至于戴晋那种在士族当中也不怎么合群的人,士族用得着他的时候,便推他去出头,但真论说起来,他的态度并非举足轻重。
李稚道:“汪之令此人阴毒扭曲,毫无底线,这种人只会为自己的利益打算,不是知道感恩的人。他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