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1 / 3)

她原本也注视着光明宫内殿的方向,忽然余光瞥见长廊后的黑暗中有两个人匆忙走了过去,她不由得侧过头望了一眼,那两道身影消失在芭蕉林后,她回忆了一阵,总觉得刚刚瞥见的其中一张脸似乎有几分眼熟。她在脑海中反复地对比回忆,想起来了,往些年赵慎去梁淮河寻欢作乐,身边会带上许多侍卫,那人便是其中的一个。

她正思索,芭蕉林中再次传来脚步声,她低了头,手指抚拭着丝弦,等到对方走过去后,她才重新抬起头,原本的两个人已经变成了三个人,多出来的那个人身形有些矮,略有些驼背,穿着公主府的奴仆衣裳,一味低头跟着两个人往前走,她留意看了眼那人的脚,很小,那是一双女人的脚,再联系那人的身形,她忽然意识到,那是一个年迈的宫中姑姑。

她无声地起身,跟了上去,她远远跟随着那三个人来到了光明宫外殿,眼见着那三人打了招呼进去了,她却因为歌姬的身份而无法继续尾随,于是假装好奇到处观望,被拦下后,她与侍卫解释了一番,便转身离开了。走了两步,她像是想到了什么,忽然停住了脚步,回头又看了一眼。那公主府的侍卫看她磨磨蹭蹭,低声催促道:“快走吧。”

她稍显抱歉地笑了下,转身离开了。

第74章 夜宴(三)

光明宫外。

两个侍卫引着那年迈的姑姑,姑姑探手轻轻揭开帘子一角仔细打量着大殿中央的李稚,过了半晌,她退出来,在偏僻的角落处,略不安地拢着手,她对着两名侍卫低声道:“年月实在久远,我亦是记不清了,不过年纪对上了,那眉眼我细细地看,是有几分相似的。”

“能不能确定?”

“大人,您这教我也为难啊,那孩子今年该有二十一岁了,面容骨相和幼时相比必然大变,且当年他没有经过我的手照料,我亦是无从确定啊。”

“你既是先太子的乳母之一,看他与先太子可有十分相似之处?”

一听到“先太子”三个字,那姑姑脸上顿时流露出惊惧,不仅不敢多说,仿佛连多听也不敢,垂头道:“我照料先太子已是近四五十年前的事了,我这……这教我如何说是好。”她停了停,喏声道:“不过那张脸我看久了,确实感到几分亲切,尤其他那双眼睛,皇宫出生的小皇孙、小公主我这辈子带过不少,许多都是这样的眼形,一眼能辨认出来,我记得先太子也是如此。”

“你确定?”

那姑姑不敢把话说死,先太子已经死了将近二十年,二十年的光阴堪比隔世,即便如今是先太子重新站在她的眼前,她恐怕也不敢相认,更别提说他的儿子了,若是领着她前来的侍卫不提前说明,她光看年轻人那张脸是绝联想不到先太子头上去。

见她沉默不语,另一个高大的侍卫问她道:“那大殿中也有许多皇族子弟,对比长相,你觉得他是否像是皇族血脉?”

那姑姑在深宫中待了多年,察言观色的能力一流,她感觉到对方也只是些许怀疑,于是道:“眼睛有点相似,但也是常见的,并说不准。”

两个侍卫闻声对视了一眼,带着她先行出去了。

光明宫外,一直等候着的歌姬见那两名侍卫出来了,她装作不经意地别开了视线,她认出来的那名王府侍卫领着姑姑往外走,另一个陌生面孔的则是往另一个方向去,她犹豫了片刻,起身跟上了那个陌生的侍卫,她见那侍卫进入芭蕉林,她没有进去,靠坐在长廊上等待,大约有一刻钟左右,一个穿着蓝色官服的年迈官员从小径走了出来。

她盯着那道背影,思索了一阵子,心中生出疑窦,一旁的歌姬们正在传阅《光明宫赋》,自古嫦娥爱少年,她们翻来覆去地讨论着这篇文章,为那灿烂洋溢的才华所倾倒,其中一个女孩道:“我听说那位位高权重的大理寺少卿才二十岁!生的很是俊俏呢!”

弦忽然错了一道,她像是想通了什么关节,抬了下眼睛,脑子里不断回响着女孩天真烂漫的话,心中无声地重复道:“二十岁。”

光明宫中,李稚已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