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2 / 3)

她先尊重别人,但别人也别想挑衅她的尊严。

赵嬷嬷太过恼怒,像个孩子一样,不肯去相送,也不肯给赏钱,钟未央无奈地看了赵嬷嬷一眼,也懒得劝,随她去了。岂止是钟未央,这也是赵嬷嬷第一次被人轻慢地对待,以前钟太太也是高嫁,但是钟家没人敢说长道短的,没想到国公府的奴才格外势利眼些!连主子都敢非议!她想起钟太太之前就说过,怕钟未央既是做继室,又是高嫁,会受人轻慢,果真被她家太太说中了!赵嬷嬷像护犊子一样,顿时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又重了一倍。

钟未央不知道赵嬷嬷心情会这么沉重,刘三娘只是一个小人,掀不起风浪,这只是一件小事,她把不悦暂时放在了心里的角落,心情恢复平静,对着梳妆镜,往头上多带了两朵珠花,免得太素净,就带恩姐儿去找司徒玥音了。

五月初五,端午节,出嫁女可以回娘家。

大清早,钟未央和司徒明刚起来,两人都各自穿衣。司徒明在穿衣、沐浴的事情上,从不用丫鬟。院子里正安静着,突然恩姐儿的哭声传了出来。

钟未央匆忙地赶到西厢房里,见恩姐儿正闭着眼睛哭。“怎么了?”她问一旁的孙嬷嬷,一边把恩姐儿抱了起来,轻轻拍哄。

孙嬷嬷也很烦恼,显得手足无措,道:“奴婢也不知为何,刚穿上衣裳,恩姐儿就哭了起来。”

钟未央看向恩姐儿的衣裳,见前面绣着的五毒虫,莫非是被衣裳上的虫子吓到了?果然,等脱了这件衣裳,恩姐儿就不哭了。孙嬷嬷连忙找了一件绣花的衣裳,来给恩姐儿穿上。

钟未央抱恩姐儿去正房,她还披头散发的,没有梳发髻,而她今天要回娘家,时间有点紧。

请早安时,国公夫人留意到恩姐儿眼睛红红的,特意问道:“恩姐儿怎么哭了?”

钟未央把缘故说了,引得众人都大笑,国公夫人却眉头微蹙道:“胆子太小。”目光注视着恩姐儿,稍有忧虑。端午这天,很多孩子都穿绣五毒图的衣裳,偏偏只有恩姐儿一个人害怕。

钟未央把国公夫人的蹙眉当作是对恩姐儿的关心,默默记在了心里,没有多想。

恩姐儿被孙嬷嬷领着,和其他堂兄妹坐在一起。钟未央注意到序哥儿正凑在恩姐儿耳朵边说悄悄话,然后恩姐儿在一个劲地点头。她很怀疑,恩姐儿都听明白了吗?这让她忍俊不禁。

早饭后,赵嬷嬷先给平蒙院里的丫鬟们派发了额外的端午节打赏--每人一对精美珠花,不管你是几等丫鬟,都一视同仁。在丫鬟的欢喜声里,她被钟未央催着回家去了。

国公府对丫鬟的正常端午节打赏,是每人五百文钱,另外还有粽子、黄糖和一顿丰盛的午饭,使得整个府里都有过节的欢喜氛围。一年中,也就过端午、中秋、大年这三个节才有丰厚打赏,另外,就要等府里面有了喜事,那时打赏会更丰厚。

钟未央和孙嬷嬷一起,开始打扮恩姐儿,先给她换了一身更好看的衣裳,接着额头上点上雄黄,把手心、脚心都点了,再在扣子上挂五彩丝线,称为长命缕,然后在腰间系上香囊,恩姐儿一脸懵懂,乖乖地不乱动。终于打扮完,钟未央摸摸她的小耳朵,笑道:“恩姐儿今天最漂亮了!”小家伙露出小乳牙,显得开心起来。

吩咐了秋香和如许守屋子,钟未央带着清江、松月出了门。来到国公府大门时,见司徒明已经牵着马在等着了。两辆马车,队伍前后都有侍卫,情景太过肃然,让钟未央瞬间想起了上次刺客的事。

“快点。”司徒明貌似不耐烦,目光朝钟未央看过来,语气闲散地催促道。

仍旧跟上次三朝回门一样,钟未央、恩姐儿、孙嬷嬷和两个大丫鬟坐前面一辆马车,后面一辆坐二等丫鬟和婆子。

马车驶动,前往钟府。

一上马车,恩姐儿就表情显得不安,钟未央把她抱过来,低头和她说话。

--

“贤婿!”钟老爷心中有千言万语,一见面,满腔热情首先着重落在了这二字之中。他的熠熠眼神,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