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钟未央的体会里,这样正宗的宫宴是好看胜过于好吃的!并且因为很多菜已经看不出原始的食材来,所以她不敢乱吃。
席间还有舞蹈助兴,乐曲声不绝于耳,显得热闹而喜庆。
钟未央与二少夫人、五少夫人、六少夫人同席。五少夫人突然说一句:“九弟妹,多谢。”
钟未央会心一笑,轻声说道:“乐曲很动听。”
五少夫人也会心一笑,两人心有灵犀一点通,很默契。她确实很感激钟未央,毕竟两人事先并没有约定好,不过,她事先就料定了:钟未央一定会帮她。就算不是主动帮她,可是以钟未央的性格,一定不会在那样庄重的场合下强行去掰扯开楚姐儿的手,所以最差的结果是钟未央会顺水推舟地帮她。可以说,对钟未央和自己女儿楚姐儿,她都很了解。
六少夫人轻声地插话道:“这个曲子叫做‘蟠桃会’!像仙乐一样!”她听得一脸享受的样子。
此时,轻声说话是被允许的,席上很多人都在交头接耳地私语,也有一些人只专心地看跳舞,或是互相敬酒。
突然响起太监的高嗓门:“皇上驾到!”这道声音拖着长长的尾音,令满场的人骤然安静下来,让人的心脏忍不住突然加重地跳一下,而且使乐曲停歇、舞蹈停止。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除了太后以外,其他人都屏气凝神,恭恭敬敬地参拜,甚至不敢偷看一眼天子。
“儿子来迟,望母后恕罪!”皇帝对太后抱拳行礼,透着尊敬,而且语调很与众不同。从声音和语气来看,这是个很威严、大气、深沉的皇帝,绝非懦弱、轻浮之辈,感觉很像陈道明演绎的康熙。
太后愉悦地笑道:“皇帝操心国事,我如何责怪?”
“这是儿子恭贺母后的生辰礼。祝母后福寿康泰,慈竹长春。”皇帝又行一礼,同时有一行太监捧着托盘站在后面,托盘上全部装点着红布,罗列着各样金珠宝贝,流光溢彩。
太后笑道:“皇帝有心了。”
皇上这才在太后旁边的主位上入座,用高高在上、轻描淡写的语气对众人说道:“平身!”这句话大概是皇帝一生中重复得最多的话。
皇帝再对太监打一个手势,乐曲声立马重新奏响,舞蹈也重新呈现,又恢复了歌舞升平的景象。
钟未央目光内敛地打量了几眼皇帝,因为离得很远,所以只能看清容貌,对皇上的神情和眼神看得并不清楚。
只见:皇帝唇上翘着八字胡须,下巴上还又挂着山羊胡须,有点显老,脸部年龄接近四十岁,脸很白,眉毛很浓,瞳仁很黑,眼睛不大,但很细长,高鼻梁,鼻型粗大,谈不上英俊。
钟未央好奇心并不重,看清楚之后,就收回了目光,没再看第二次。但是,她总感觉到有一道不友善的目光在打量自己,她用眼角的余光悄悄地找了找,突然发现那目光正是来自国泰公主身后的一个老嬷嬷!
钟未央垂下眼帘,默默思索:她认识我?为什么要用这样不友善的目光看人?幽深的目光,从那深深陷进去的精明眼睛里散发出来,就像阴测测的冷风一样!
------题外话------
生日快乐!
☆、151.多事之秋(一)
事有突然,原本镇国公府的女眷们在午宴后只要再陪太后说说话,就该出宫了,但是和往年不同的是,太后这次显得还不尽兴,开了尊口,把国公府的人留下来用晚宴。
时间消磨到漆黑的夜里,皇宫里的宫灯流光溢彩,在光芒的照耀下,钟未央终于随着国公夫人步出宫门。
皇宫外的空气更轻松、自在,这是钟未央此时的感受。
国公夫人今天多饮了一些酒,此时脚步有点不稳。二少夫人和元嬷嬷一左一右,小心地扶着国公夫人。
钟未央、五少夫人和六少夫人跟在后面。
大家登上回家的马车,外面有侍卫提着灯笼,队伍依然像来的时候那样漫长。而此时夜深人静,在静谧中,气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