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你放心吧,咱爹做了多年摄政王,跺一脚京城都要颤三颤,只要他回京坐镇,这件事肯定成。”

韩思源说的没错,次日进京,韩凛便到朝中面圣。有他在朝堂上一站,没人敢说半个不字。文武百官全都欣然同意这桩婚事,齐声称赞天作之合。

得到赐婚的阿曼依欢喜极了,在驿馆中欢呼雀跃。拉着韩思源,让他带自己逛京城。

小公主心无杂念,并未多想。韩思源却隐隐有些担忧,纵使父亲能镇住文武百官,却难掩住悠悠众口。若京城百姓都诟病此事,只怕韩家的名声会受到很大影响。

五日过去,他便派人悄悄去打听京中百姓对此事的看法。却没想到,迎亲使与和亲公主的故事已经传开,被人们津津乐道。众人都说迎亲使韩大人是少年英雄,多次救公主于危难。西凉公主为两国邦交远嫁中原,对英雄救美的迎亲使倾心不已。皇帝全心理政无心美色,见公主一片痴心,便下旨赐婚,成就一段佳话。

韩思源有些纳闷,民间百姓怎会对迎亲路上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后来仔细追查才知道,竟是因为一本风靡京城的话本子,名曰:《和亲公主》。话本的作者叫寒山居士,一看便知是文人雅号并非真名,细细一查才知,竟是苟涵胜。

迎亲回来的这一路,苟涵胜每天瞧着韩思源故作矜持,小公主热烈追求。二人打情骂俏,甜甜蜜蜜,却又不肯承认。

无聊之际,他便写了一个话本子。生怕把表哥形象写差了要挨揍,于是通篇写的都是英雄救美的故事。且把主人公韩思源表现得无比正直,坐怀不乱,始终恪守迎亲使本份。也就是说,所有的非分之想都是西凉公主一个人在想,是因数次被英雄救美,而决心要嫁。

其实皇帝赵樾也有几分担心,生怕此事在民间有不好的传闻。后来听说,有一名随行侍卫写了一个话本子,让这件事成为人间佳话。于是,皇帝一高兴破格提拔苟涵胜为正六品御前侍卫!

这一下可把苟家高兴坏了,年轻的小伙子一夜之间比他爹的官都大了。又能到皇上面前当差,这若是一不留神混成红人,那苟家岂不是飞黄腾达了。

一向老实巴交的韩家二姑奶奶韩木楠,因儿子争气在苟家越发说一不二,真正成了威严的当家主母。

三姑奶奶韩木桐听说此事,就回娘家去找韩思源。让他帮儿子闫三斌说说情,也送到御前去做侍卫。

这几日皇帝心情好,听小舅子说闫三斌是这一路护送的功臣,便也答应了请求。于是乎皆大欢喜,热热闹闹地举办了大婚的典礼。

洞房花烛夜,西凉小公主才知道这中原的男人并非想象中那般温柔。真正爆发起来,也是无休无止地粗鲁蛮干。

冬月的初雪下了一个晚上,小公主娇娇滴滴的声音也响了一个晚上。

次日一早起来给公婆敬茶,云慕卿心疼儿媳便没有多留,早早的让他们回去休息。

出了上房,阿曼依便耍赖不走了,揪着韩思源的袖子让他背。“我腿都软了,你背我走嘛!”

韩思源无奈地叹气,低声哄着:“你别胡闹,这里来来往往的。都是人,我怎么背你呀?你再走几步,回到咱们自己院里,我再背你。”

阿曼依噘起小嘴,老大的不高兴。“还不是因为你昨晚没完没了,我才走不了路的。哼,我不回去了,刚刚听说后花园的红梅花开了,我要去看花。”

阿曼依一扭小腰,转身朝后花园去了。韩思源无奈的摇摇头,只能跟上。“喂,你嘴上说着不能走,却还要去后花园赏花。看来还是没事,这力度完全可以。”

小两口窃窃私语着,慢吞吞地走到后花园门口,却发现已经有一串脚印捷足先登了。寻着脚印望过去,看到了一个男人高大的背影,正是这座王府的主人韩凛。却并非只有他一个人,他怀里抱着心爱的妻子,托得稳稳的,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东风带过来云慕卿温柔的声音:“你快放我下来吧,家里有儿媳了,你不能再胡闹。”

“带你踏雪赏梅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