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要去的崇安就在建宁府。

鲍冕望着远处被没的村庄,神情肃穆。

他转过身,面对二人,“如今难民北上,无外乎涌去了松河、崇阳河、南浦河,更有盗寇趁机作乱,四面村落烧杀抢掠,民不聊生。百姓如此遭难,鲍某枉称父母官。”

江风飒飒然,鲍明府一身道袍翩然而立,声音温润谦和,更有痛惜之意。

胡宝生心中触动,听他这么一说,又想起方才大片被淹没的田地、民房,还有那半截横桥,不由地起了恻隐之心。

可如今延平盗寇作乱,他们驻守淮安,也实在无能为力,这么想着,他饱经风霜的脸上显出一丝惆怅,“倭寇在东南作乱不是一天两天了,部院连运粮的漕军都拨了一半充作海防。这几年光景,我们卫所的人也不过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哪里缺人便顶上。你们延平有难处,四方又何尝没有难处。”

这话音里含着哽咽,像是刻进了几许风沙。

鲍冕听后轻笑一声,落座南墙下,捧起茶来,“请二位来,自然是二位力所能及之事,绝不会教人犯难。而且,这件事做成了,不但于延平大有裨益,也能让二位及早回淮安交差。”

他勾起唇角,颇有几分蛊惑之意。

第6章 知府有计 杨育宽抿了一口茶,接着问:……

鲍冕话音已落,屋里二人却都不吭声。

楼外凄风阵阵吹来。

胡宝生仰头望去,见水势浩瀚,沿河村落阅无人烟,惟有瓜舟点点,他眸光微动,看向鲍明府,只见明府斜倚太师椅上,泰然自若。

此人若真有法子,既能挽救延平府生民,又能助他们部院一臂之力,倒不妨听他一试。

杨育宽摩挲着茶盏,盏中的茶早已不温。

想那鲍冕言辞笃定,可若真有什么大谋略,他自己为何不施行?

既唤他们来做,可见这法子要落到实处,多半要靠漕运部院手中权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