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名称: 移舟漕台
本书作者: 烛影斧生
本书简介: 这一年,黄船工完成了《海舱述要》
“赖于福船的分格式水密舱结构,可在隔板下方近龙骨处,腾挪出一个暗舱,用于物资转运。”
这个做法,起初是为了应对贡舶载重不足的问题,
然而……稍有心的人便能发现,这简直是一个天才的走私设计。
恰逢市舶司新任提督来闽,有人将书献上,黄葭以为可以将自身心血落成,不想却引来了一场滔天大祸。
市舶司借由走私一项,大肆敛财,引发“争贡之役”。
动乱持续两年之久,遗患甚巨,流毒甚广,东南土地兼并加剧,失田之民下海为寇。
动乱平息后,黄葭唯一的亲人惨死。
她不堪回首,遂遁出世事,归隐山林。
·
前尘隔海,朝局变换。
七年后的秋末,漕运部院强逼黄葭出山造船,但她早已没了当年的志气,只想苟个日子。
可苟着苟着,却发现
当年,朝廷明明毁禁了她改造的那批船,
可如今江河湖海间,仍能窥见船樯历历,个中交易也从未止息。
巡抚衙门带兵查抄市舶司,却只抄出几百两白银,远远少于账面上的八千万两,
提督在大乱中聚敛的巨额钱财,不知所踪。
由此始,黄葭过上了“唐僧”的日子。
所有人都以为她身上有块“肥肉”。
更有甚者,怀疑她当年能够活下来,是背后有大人物保她一命。
“你那个伯父避世多年,去年却突然返回福建,这期间除了市舶司的属官,他只见了你一个人,你说,这是为什么?”
不知所踪的巨款,大有深意的遗嘱,龙山寺的八年之约……
原来,一切、才刚刚开始。
明代隆万背景+漕运官场+市舶司+船帮
主角绝对中立,人物标签:技术控,淡泊名利,隐忍独断、一生放纵不羁爱自由、无奈因专利技术被编制绑定。
主角官职变动:清江船厂厂官市舶司属官工部员外郎(漕粮海运改革总工程师)
第1章 黄葭其人 街角老榕树的草篷下,三两闲……
九月,福建
崇安县的石板街上,雨不紧不慢地落着。
早市的喧嚣早已漫开,油纸伞与斗笠在街心浮动,叫卖声、讨价声、孩童的嬉闹声,混着雨打篷布的脆响,蒸腾出一片市井烟火气。
黄葭背着鱼篓穿过人群,蓑衣下的身形瘦削而挺拔。
有熟识的摊贩打招呼,她便略略点头。
今日继贤桥两边的行人来来往往,比往常更多,快到重阳了,大伙都出来采买菊花酒和螃蟹。
街角老榕树的草篷下,三两闲汉正围着卖茶翁听古。
黄葭卸下鱼篓,将几尾尚在摆尾的鱼在盆中排开,鱼鳃犹带山泉腥气,银鳞映着天光。
斜对面的同行探过头来:“你今日的鱼倒比昨儿鲜活。”
她笑了笑,用溪边采的菖蒲叶穿鱼鳃,又摆起一张老榆木案板,拿出一把刀,细细地刮鱼鳞,片刻后,在案板上面排了三五尾光滑的溪鱼。
“店家,这鱼怎么卖?”有妇人挎篮来问。
她伸手比了个手势,“八文钱,不还价。”
妇人看了看,付了钱。
她从案板下摸出片荷叶,将鱼包了递去。
雨丝渐密,榕树枝叶在风中轻晃。
不觉日头过午,买鱼的人愈发稀少。
集市上人影稀疏,摊贩们支着油布棚子,在雨声中有一搭没一搭地吆喝。
黄葭坐在倒扣的鱼篓上闭目养神,闲敲着榆木案板,忽听绣鞋踏水声近。
睁开眼,只见三位珠钗女子撑伞而来,青缎衣裙泛着流水般的光泽这等料子,在闹市之中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