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1 / 2)

须知乡下人虽重视劳力,但让家中妇人也跟着下地的人家却极少,当然抢收的时候除外,因为这会让外面人耻笑家里没有壮劳力,竟然用妇道人家。

所以王香儿当初下地干活时,可是招来村里不少人侧目。

当时苗氏是怎么对外面说的?

说大志媳妇心疼丈夫,跟着去帮忙,就做些零碎的轻活儿。可村里却有不少人看见王香儿在地里累得汗流浃背,好几次都晕倒了,却不曾歇着次日又去。

这明摆着就是婆家刁难人,小媳妇敢怒不敢言。

可这毕竟是别人的家事,旁人也不好插言,倒是私下没少跟人议论,以至于让苗氏在外面本就不好的名声更坏,此事暂且不提。

这不过是些闲话琐事,事实也证明了王香儿作为一个儿媳妇,远超村里很多人家的儿媳妇。

做到这样还被婆婆苛责,真是让人同情。

有人忍不住说了句公道话:“还别说,杨家做得也实在太过了,说大志媳妇没生儿子,可人家又不是不能生,就这么被你们当牛使,再是壮实的身子骨也怀不上啊。”

“可不是。”

“再肥沃的田,也得养个一冬,次年才能出庄稼,瞧大志媳妇瘦的,哪家想儿媳妇生孙子,会这么苛待儿媳妇。”

一时间人群议论纷纷,站在人群里的苗氏脸一阵红一阵白。

“她没生儿子是事实,偷人也是事实,可是有人亲眼看见跟我说的。”苗氏何曾受过这种气,一时没忍住梗着脖子大声嚷道。

晚香转头看过来:“娘既然说有人对你说亲眼所见,可不知此人是谁?我要与他对质。”

第6章 下不出蛋的母鸡(四) 如果自己都不能……

苗氏被噎得一顿,眼神一时闪烁不停。

见所有人都看着自己,她强硬地嚷道:“怎么了?就是有人说了,难道我还去跟你指名道姓不成?人家本是为了我家好,我却把人卖了,以后在村里还怎么做人?”

苗氏所言也不是没理,毕竟谁背后说人坏话,都不想让人知道。

本来大家因为晚香请里正彻查谣言替她做主,都显得有些莫名尴尬,一听见苗氏这么说,顿时就有人出来和稀泥。

“大志媳妇,还有大洪他娘,你们到底是一家人,还是婆媳,前世修了几百年才能当一家人的福气,何必闹成这样。那些破烂话都是那些坏了良心的人乱传,其实咱们都了解大志媳妇的为人,都没信。”

“可不是。”

“她毕竟是你婆婆,何必闹得这么难看。”

一时附和之人众多。

可晚香还跪在那儿,她颈子上的淤痕还历历在目。

那么深,那么重,紫红中泛着黑,衬着她那纤细的颈子,让人忍不住心惊胆战想,她当时到底是怎么活过来的。

尤其她满脸泪痕,脸上、手腕上还有些方才被苗氏打出来的伤,在那双澄净还含着泪水的眼眸的直视下,很多人的附和之言说着就说不下去了。

场中再度陷入令人窒息的沉默中。

晚香对里正又是一拜:“如里正叔不能为小妇人做主,小妇人只能去县城找县太爷做主了。朝廷向来重视治下之民的教化,褒扬女子贞洁,赞扬女子从一而终,可同样也重视女子贞洁是否为人恶意玷污,相信县太爷一定怜悯小妇人可怜无依,为小妇人做主的。”

这话倒是不假,历朝历代的国君受儒家思想潜移默化,对于治下之民都是教化为主,统治为辅。

一个地方是否受朝廷教化,取决此地的民风。

说白了,里正是干什么的?

除了平时协助县衙收取苛捐杂税,安排布置本村的劳役,劝农人多耕种外,当地的民风治安等问题,都是由当地里正负责。

这事如果闹到县衙去,那就是当地里正不作为。

尤其是这种很能引起争议的事情,一个恪守本分的小妇人,竟因为当地民风不善,被逼得悬梁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