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长期包裹的小脚又承受不得。裹脚也是一门技术,紧不得,松不行;用小带绑脚更是重中之重。灵儿是大脚,自然没有亲身体会,好在仔细观看过岳思敏的洗脚缠脚,在为贾淑兰洗脚,解绑前灵儿就多加了心眼,端上铜盆,试过水温,灵儿谨慎地拆开贾淑兰那缠绕在裹脚布上一圈一圈的丝带,随后将她那脚掌曲折、脚背隆起、像似一座弓壮桥的小脚慢慢地扶放到了盆子里。
这是一双小巧玲珑变了形的脚,四个脚指完全被反转在脚下,陷在了脚掌中,脚掌前平平的脚趾头下是四个深深的纹印凹,那四个脚趾和经过长期的包扎已经呈发的灰白看不到一丝血色。灵儿轻巧地为老夫人洗浴着,贾淑兰思寻着眼前这个灵巧的丫头来:这么乖巧的丫头到是让人喜欢。于是问到:“灵儿啊,你是甚时进府的?”灵儿说:“奴婢新来不长,就伺候小姐了。”贾淑兰说:“嗯,听你口音好像是京城一带的?”灵儿心里咯噔了一下说:“回老夫人,其实我是太原人,家住柳巷街,六岁随父母东去京城,后父母双亡,京城里奴婢没有亲眷也就返回老家了。”贾淑兰说:“哦,是这样。那太原还有甚亲人吗?”灵儿摇着头低沉着说:“没有。”贾淑兰说:“嗯,柳巷街,咱们德玉泉在那里也有店铺,你知道那条街为甚叫柳巷街吗?”灵儿说:“好像是为了纪念一个柳氏的老人起的街名。”贾淑兰说:“嗯,是这样的。看来你确实是老柳巷人。老柳巷人的口中,代代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朱元璋挥戈太原,北伐灭元,驻扎太原的元军,凭借太原城高池深的地理优势,以逸待劳,垂死固守。明西征大将军常遇春,为了解守敌详情,遂亲自化装成樵夫,混进太原城卧底。不料,事不机密,常遇春的行迹被元军探子探得。当他刚刚穿过太原城东门外的桥头街,混进朝曦门时,就被元军伏兵四面包抄。常大将军急迫之中,杀开一条血路,拐入城墙根下的一条小巷,钻进巷北的一个破旧小院,在这所残颓的小院里,住着一位年愈花甲的孤寡老妇人柳氏。她的丈夫早年被元兵残杀,儿子又被元军抓夫,一去不归。所以她恨透了元兵。她见这位樵夫被元兵追杀,十分同情,于是便把常遇春藏进了后院的柴垛中。待追兵闯入院中搜寻,柳氏装聋作哑,将他们哄走。常大将军获救后,深谢老人救命之恩。临别时,他顺手摘下院中树上的一根柳枝,交给柳氏说:老妈妈,这里不久要打仗了,为不使您老再遭战火,请把它插在街门上,明朝大军见到柳枝后,便会尽心保护。不过几日,明军果然攻入太原。柳氏眼见战火即起,唯恐街坊四邻难逃战劫,遂走家串户,告诉众邻,各取柳枝插于门首。由于常遇春探清了城中敌情,安排了内应坐探,明军里应外合,迅速拿下太原城。攻入城中的明军士兵,按常大将军的命令,看到门上插有柳枝的院子,便格外小心保护,秋毫无犯。战后,众街坊为了感谢柳氏,也为了纪念光复太原,便把门首的柳枝,植入门前街畔。这些柳枝便生根、抽技、发芽、吐翠。插入街头巷尾的柳枝,随着时光的推移,长成了小柳树、大柳树直到老柳树。于是啊,从春到夏,从夏到秋,这条不起眼的小巷,渐渐地绿柳成荫、枝条烟娜、凉爽惬意。这条街也就名柳巷街了。前些年的那一场大水患淹没了城南和南关城的商市街巷,商贾们才逐渐向柳巷、桥头街一带迁转,那时走了不少人家,原本这条僻静萧条的小巷,变成店铺栉比、行商坐贾云集的闹市,我们家的店铺也是那时搬到的。”
灵儿惟惟而听贾淑兰的侃侃而言,为老夫人洗过脚,她又徐缓地缠裹好老夫人的那双罗袜一弯、金莲三寸脚。以后的日子中,灵儿渐渐走近了老夫人,但也遭到了众丫头们的妒嫉。刘玉菊的丫头路凤妮就放出了风说:这个妖精说不定还想有着一天当我们主子的妹妹呢,但可能吗?
夫人开心
当家的南下,刘玉菊到是喜欢自己的男人出去走些时日,也让她憋了好多时日的心放松放松,每日一大早到正院为老夫人请安这是不可少的功课,每每去那里刘玉菊自然显得很是孝敬。岳思敏在一旁看书,灵儿伺候完老夫人梳妆,只听门外喊到:“银捧啊,银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