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晾脚会那天,已嫁或者未嫁的少妇少女们,带着高矮不同的两个凳子,到早已固定了的、而且人人都知晓的那条街道上去,坐在高凳上脱鞋解株,连裹脚条子一齐解,然后把脚放到面前的矮凳子上任来来往往的与会人们参观、品评。
来这条街参观这种展览的,男女老少都有。而且,除去小孩子以外,基本没有走马观花的。人们来来去去,在街上欣赏已经晾在那里的妇人脚。更为奇怪的是,凡是一双清秀周正的小脚,大都会被人围观,得到赞美。不过,这里只许用眼睛看,不准动手触摸。
这种奇特的展览品就是晾在那里的妇人小脚。品评中还有个评价标准,尺码,以三寸为标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寸金莲”,如果有小到二寸半,那自然成了特等货色。脚在另一方面,不光是只看大小,还要看质量,也即是否清秀,按晾脚会的要求,脚面不能太胖,但也不宜太瘦、不露骨,而且脚跟要小。第三条标准,就是要看肤色,肤色是否悦目。当然,要求是白、嫩、细。第四,是要看脚长得是否周正。有的妇女缠脚,幼时缠得不小心,脚外面突出,里面凹进、称为月牙型,即使二寸半,也算不得是上品。此外,脚跟不能太小,脚腕粗细也要适中。
当时,女人的脚可以被认为是最神秘的部分。一些保守的妇女,甚至连同床共枕一辈子的丈夫,也都难得见到一次,更何况是其他人呢!她们睡觉都穿袜子或套鞋睡,即使后来不缠足的女人脚也不轻易展示于人前,因此,大同这个别开生面的晾脚会,如何不能引起轰动,如何能不别具一格?当然,远道而来的男性参观者就不乏其人了。
然而,让观众都满意是不大可能的,让参观者摇头叹气的有两种人:一是豪无暇疵的玉足长在丑陋不堪之人的腿上;一是脸蛋儿身材都好的女人,可惜脚的质量太差,不合格,让人们遗憾。当然,大多数晾脚者都是人的外貌和脚全是平平常常的女人,自然不会留给参观者什么强烈印象,等于是戏台上的小配角,陪衬着晾脚会的进行。如果一个女人“人足并茂”,那她就会感到莫大的荣幸。虽然这种晾脚会没有评判组织,也没有什么奖杯奖品,但是,这个女人从内心会很荣幸,这种女人离开会场回家时,会有几百人把她送到门口,从此,茶馆、酒铺就会流传她的芳名。
这种奇怪的晾脚会,传说是清朝年间一个知府促成的。相传这个知府的太太是个朝臣的小姐,这个朝臣正好是这个知府的顶头上司。知府的太太学识很好,但非常保守,从来不让丈夫看到她的脚。而这个丈夫,亦非寻花问柳之人,以致造成了这个丈夫的心理变态,他联合幕属及地方上志同道合的仕绅,借着一次当地的大瘟疫,造出谣言,说女人们赤脚在光天化日之下可以避免疫症蔓延。于是,大同人每年一度的“晾脚会”就这样荒诞离奇地诞生了。
岳海润度步在熙熙攘攘的城隍庙街上,见一女子被众人围观着,并惊叹着“绝了!”他也凑了过去,眼到之处,这位有钱的东家大吃一惊。
庙会奇观
“绝了!”众人围观着一妙龄女子啧啧惊叹,岳海润急忙拨开人群,眼到之,但见那女子:肤色粉润乌黑发,凤眼细眉樱桃口,浑圆臂膀纤细腰,身似出水芙蓉花。那一春桃小口,将笑未开,那一美波姿态,若飞若扬,一双标准的三寸金莲展示在阳光照射着的台阶上,观者在窃窃私语着:
“他生于孰地,来自何方?”
“谁家之女,这样人足并茂,父母是如何之生?”
……
众人围观赞叹,那女子却毫无羞涩之感,眼光在观赏的人群中搜寻着。她和岳海润的目光对视了,岳海润惊讶之时,一股暖情从心头涌出,通遍全身。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岳海润端视眼前春色梦中人,心中油然感慨:难道这是天意?
那女子的目光从岳海润的眼光中移开,从上至下扫视了一番这位身着绸缎、一目文气、貌非平常的男人,她想,也就是个看客而已,哼,这样的人多了。她并不在意。
从他的眼神里,那女子似乎看到了岳海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