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们取笑,但其魄力不得不让他们折服。相传明朝正德年间,乔遥的老祖宗乔尚书和邻县的和顺县王尚书,二人同朝居官,秉性却大不一样。乔尚书好夸富,王尚书光哭穷。一天,面主时下起了倾盆大雨,乔尚书高兴的合不拢嘴,笑嘻嘻地说:看,这雨,俺家乡一定又是一个好收成。俺家乡人勤地肥,刨一窝窝吃一窝窝。没等乔尚书说完,王尚书泪流满面。皇上奇怪地问:王爱卿为何哭泣?王尚书说:俺家乡山高风猛,石厚土薄,像这样大的风雨,不知房上的瓦可留几片。百姓刨一窝窝才能吃一疙瘩。皇上一听,说:那好办,房上瓦钉贯,纳粮减一半。王尚书赶紧跪下说:谢主龙恩。皇上又说:乔爱卿家乡富裕,气候温暖,产量又高,纳粮加一倍。乔尚书一听傻了眼,皇上是金口玉言,哪敢违抗!也只好叩拜曰:谢主龙恩。从此以后,和顺盖房都用钉贯瓦,交贡粮也只交以往的一半,高兴得老百姓没法说。乐平的贡粮加了一倍,老百姓都埋怨乔尚书。乔尚书难受,可嘴上还在吹:乐平气候温暖产量高,是皇上封的,从今后咱们的光景会一年比一年好。到秋收时乐平比和顺打粮多,可是大都交了贡粮,余下的吃不到秋天,只好担上明皮砂锅到和顺换粮吃。
还在岳凯旋在世的时候,几个掌柜相逢于总号,说起了各自堂号的生意,其他几位掌柜都言难做,乔遥说:“没甚,我那里不错。”岳凯旋笑着说:“好!有气魄!我就欣赏乔遥这一点。是生意人,在众人面前该夸富的时候决不言穷,你言装穷,甚人还敢和你打交道谈生意?乔遥啊,你说对不对?”事后乔遥私下笑着对几位掌柜说:“其实我的情况和你们一样。”邱一清说:“那你为甚要在东家面前说你的情况很好呢?”汉口掌柜王逸说:“人家刘掌柜和邱掌柜那么好都客气,你啊,可真有意思。”刘玉虎开玩笑说:“因为小兄弟是得乔尚书的遗传嘛,爱面子。”乔遥笑着说:“那你们认为是东家说的话不在理了?”众人笑着说:“不敢,不敢。”邱一清说:“说实话,看从甚角度看,小兄弟还真有些让我学习的地方。”
从学徒到伙计,再到德玉泉包头号中身顶五厘身股的主要商事骨干,二十三岁已是商号的里外一把手,来往于总号、分庄之间,盘点货物、核算亏盈,奔波于天南海北,拍板大宗交易,二十五岁成了德玉泉中最年轻的身顶七厘的大掌柜,而且被老掌柜岳凯旋称之为德玉泉三虎其中之一。这三虎就是包头刘玉虎、成都邱一清,大同乔遥。而乔遥最大的特点是,善于人际交际,在大同,用了解他的人的话来说“乔掌柜是官路匪路商事路,路路都通,富人贫人一般人,人人为友”。靠着良好的人缘,在大同的同行中都乐意和乔遥往来。岳凯旋曾经对岳海润说:乔遥奉博爱、贵忠诚、鄙利己,善交际、会处事,用好其人。
包头事件,自然各号晓知,刘玉虎到了大同的行踪偶然被同行发现,并告诉了乔遥,乔遥探听到行踪后派人监视了起来,并火速通知给了岳海润。二掌柜杨铭信和几位伙计主张通知官府或把刘玉虎抓来,乔遥说:“你们知道甚?按我的吩咐办!”其实乔遥有他的主张,一方面毕竟刘玉虎和自己之前的关系还不错,另一方面刘玉虎是东家的大舅兄,确实做的深是不对,浅也不对,不告诉东家更是不忠,抓刘玉虎容易,但还是不能由自己去撕破这张脸面。
信使走了,乔遥吩咐伙计:“只监视不惊动,更要保密,而且不能把人给我看丢,做好有赏,办砸了,马上滚蛋。”伙计说:“掌柜放心好了,小的是不会丢你的人的。”
一切安排妥当,乔遥开始认真分析起了刘玉虎变故之事情,他想:刘玉虎的性情是急噪了些,也许其中有甚难言之隐,或许和其妹的死因有关?
乔遥想了许多、许多。
这乔遥确实是一个人才,而且是一个圆滑稳妥之人,他最大的优点就是无论在何处,只要给他一个平台短时间内很快能适应。用以后灵儿的话来说,“乔遥这个人,只有一点就是不会生孩子。”
财东要到,乔遥没有含糊,刘玉虎那一边,乔遥也在信使走后的次日私下秘密约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