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1 / 2)

他点了酒,说:“你喝吗?”

“红酒可以。”

“未成年不管?”

“我研究生。”

他笑:“也是。”

赵嘉接过酒杯,不慌不忙。

他看着她:“你是不是觉得我找你茬?”

“不是。”她顿了顿,“但也不是单纯吃饭。”

“那你猜我是为了什么?”

她垂眼看着杯中酒:“我不猜。”

“……不猜我就得自己说了。”他语气微松,“其实是为了你那天在我办公室睡着的事。”

赵嘉一顿。

“政法系统有人第一次见我就敢打盹,我觉得挺值得纪念的。”

她看着他,第一次微笑:“你不会打算以‘情绪补偿’的方式处理助教关系吧?”

“你怕我潜规则?”

“我怕我不小心答应了。”

他笑出声。

这一笑,让他眉眼放软了几分:“那我保证,只跟你吃饭,不带你升职。”

第0007章 7

深秋,北京的风已带上锋利的寒意。清华园内银杏金黄,枝头枯枝将落未落,踩在地上的叶子轻响如纸。

赵嘉抱着文件夹走进政务三处行政楼,熟练地在前台登记、交出手机,穿过安静而克制的灰色走廊。她是法律通识课程的助教,负责每周教学材料、出勤记录、学生反馈汇整,以及和那位特聘教授的课程协调。

周行砚是那学期清华法学院引入的客座讲师,白天多数时间在三处处理政务,课只教一门,讲法理与制度变迁。教学并非主业,却异常认真。对材料的顺序、页面风格、学生分组都一丝不苟。赵嘉最初以为这不过是高干做派,久而久之才发现,他的讲义逻辑像条例,甚至语调都像行政通告。

秘书为她推开办公室的门时,他正靠窗站着,身着一件深藏青色中式立领夹克,肩背笔挺。那件夹克线条干净,没有一点多余褶皱,内里衬着浅灰高领毛衣,安静地与这间冷色调办公室融为一体。

“材料带了吗?”他没有回头,只低声问道。

“带了。”赵嘉将课程资料和修订建议放到他桌上,“这是下周的讨论纲要,还有学生提交的阶段反思,按照你上次说的顺序做了微调。”

他转过身,接过文件翻看,眉头微蹙:“你让第三组提前发言,有什么考量?”

“他们前几次迟到,但最近参与度反而高。我想给他们一个正面反馈的机会。”

他略一点头,却并未表态,只道:“每组时间统一控制在九分钟。讨论节奏要紧凑,不然听的人容易走神。”

赵嘉点头,又问:“关于最后一场讨论,你提过的‘从判例走向制度’这部分,我想补一页辅助材料,参考了你去年在政研期刊上的那篇文章。”

他这才抬头看她一眼,语气平静:“你读过那篇?”

“读了两遍,有些地方确实看不懂。”

他嘴角似乎动了一下,没有笑,但气场稍稍缓和。“看不懂的地方,下次带来一起讲。”

赵嘉应了声“好”,心里却微微发紧。她分不清这是鼓励,还是变相地接管她的节奏。那种被要求下次再带来的语气,没有征询的余地,却又说不出不妥。

她起身准备告辞,他忽然开口:“你最近作息很乱?”

她停顿一下,“还好,就是晚上写论文睡得晚。”

他点头,没有追问,却语气平稳地说:“晚饭别省。有空来三处食堂,营养比你食堂强。”

赵嘉轻轻应了句“知道了”,低头掩饰自己唇角那一点迟疑的笑意。她也不知道他不是随口一问。

从那天开始,他们的联系更频繁了。每周例会、课程协调、讲义审定,她的邮箱几乎隔天就会收到一封署名简洁的转发,备注寥寥,却句句精准。他在她的生活里,从一个指导者变成了一个安静却持续的节奏引导者。

赵嘉不是没察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