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1 / 2)

阿厘如今不是客人身份,自然不能再让别人伺候了,看着这四个小丫鬟又心生喜欢,想让她们跟着在主院伺候,可是她们年纪小,还有些冒失,一时拿不定主意,便打算回头十九气消了问问他。

无论如何总不能像她一样,十二叁岁的年纪做洒扫,这还有两叁个月便要入冬了,起早贪晚的辛苦不说,手上生了冻疮还会落下疤,等她们大些了知道臭美了就该伤心了。

快到晌午,十七回来道周琮今日在衙门用餐了,阿厘想着今日正式上岗,须得尽职尽责,再说衙门里都是大官,闲言碎语之下没准能听到周克馑的下落呢。

打定主意,便等着伙房出了餐提着食盒跟十七一起去往户部司务厅。

十七原是骑马回来的,这下带上阿厘便安排了辆小马车,他在前头策马,阿厘坐到车厢里抱着食盒,防止行驶中倾洒菜汤出来。

她跟十七不太熟悉,这个人比之十四和十九更为周到稳健,周琮平日用人似乎也更看重他,这一路上没有一句废话。

阿厘对着他也有些畏生,就没攀谈,默默地坐在车厢里。

户部司务厅在皇城永宁宫内南部偏东的部分,属于外廷,要进宫门须得有令牌,侍卫本还欲盘问车内没有令牌的阿厘,十七只道这是周大人新进的贴身侍婢,他们便没敢再为难,轻松放了行。

阿厘从未来过宫里,一时之间好奇心大涨,偷偷掀起窗帘一角打量外头。

“皇宫大内,严禁行车,劳烦姑娘下车行走。”外头忽然响起十七的声音。

阿厘闻言赶忙掀了帘子出来,小心翼翼的把食盒递给十七,自己从车架上跳下。

十七本是伸手要扶她,谁知这姑娘会错了意,把红木食盒一把怼到他怀中,自己抱着裙子跳了下来,没有丝毫形象可言。

阿厘理了理裙摆,便将十七怀里的食盒接过,复抱在怀中,大眼睛滴溜溜地转动,不住的张望。

只见身后十余丈高的巍峨的城楼上有穿戴金色甲胄的御军将士警戒,底下的大门有两叁层楼高,等视线移到正北,穿过极为宽阔的大片石板铺地广场,能远远的瞧见汉白玉拱桥,其后是拔地而起,高厥雄伟,肃穆庄严的大殿,阿厘心神折服,转过头不敢多看。

十七牵着马领路前行,没一会就进了一条还算宽敞的宫道,两侧宫墙危立,穿着各色制式宫服的太监宫女匆匆靠着墙根行走,他们均是垂着脑袋,神情是如出一辙的木讷或者平淡。

阿厘不由得抿着唇学着他们调整了表情,亦步亦趋地跟着十七,紧张得心脏咚咚直跳。

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有生之年能进来永宁宫,这里太壮观了,跟她想象的完全不一样,等明年去祭祀一定要告诉父亲母亲!

阿厘跟着十七不紧不慢的步伐走了有半柱香的时间,他们又拐了几个岔口,阿厘晕头晕脑的转了向,等到司务厅的衙门时压根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许是在大内的缘故,户部司务厅正门前立并未像外头那些衙门一样立有石狮子,只有四根漆了色的大柱子撑起门脸,大门敞开,没有影壁遮挡,能瞧见不小的院里来往的官员和仆人。

门口依旧有重兵把守着,在宫外的衙门是没这个设置的。

十七让阿厘先在门口外候着,自己去马厩安置马车。

阿厘乖乖应答,尽量不挡着门口在旁边抱着食盒,也不敢抬头东张西望,只默默的观察视野里陈旧的地砖。

永宁宫乃前代大昭两百年前所建,几经修缮,一直沿用,大晋立国之后奉行休养生息,轻减?缫鄣恼?策,未有新建宫殿,继承了大昭的宫殿职能设置。

阿厘想到自己可能和两百年前的先人站在同一块砖石上,思绪万千,忽然有种岁月更古,人若蜉蝣之感,隐约记得小时周琮读书时会反复咂摸两句文字复杂发音生僻的诗句,她拽着他的衣角问东问西,他便跟她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人的一生比之猫儿狗儿,多出几十年的光阴,比之蜉蝣更是多了万万日,可这天地恒久,日月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