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宜牵着郑淮明的手,坚定地带他走向那个无比熟悉的位置。
只是,高高的红色光荣榜上,第一排写着
郑淮明,04年理科状元,北川大学医学院。
照片已经有些褪色,少年戴着一副眼镜,斯文而清爽,书生气十足。
然而,那不再是单独一个名字。
右侧挂着另一张照片,少女扎着青涩的马尾辫,脸庞白皙稚嫩,略有羞涩地垂下视线。
方宜,08年文科状元,北川大学外语学院。
这个小县城里,自此再没有人打破奇迹。光荣榜换了又换,他们的名字并排位列榜首,从未改变。
“你知道吗,以前我经常站在这里,仰望着你的照片……”
方宜笑了,对曾经考学的艰辛只字不提,轻描淡写道:“这里是风口,一到冬天真的特别冷。”
郑淮明握紧她的手,一想到他曾错过她那么多辛苦的岁月,心中无比遗憾:
“要是当时……”
方宜眸中泛起柔软的光:“如果当时不是想再次遇见你,说不定我也考不上北川大学,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那最无助、痛苦的日子里,是他的名字,给了她黑暗中唯一一束光,让她寻着光的方向拼了命摸索前行。
那时“郑淮明”三个字,只是一个符号,可如今,他是站在她身边、近在咫尺的人。
强大、温柔,却也有脆弱角落的、完完整整的一个人。
人来人往间,方宜眼含笑意,克制地将头轻轻靠在郑淮明的肩头。
下午的校庆仪式隆重而盛大,操场中央扩建出十几米宽的主席台。四周的树梢缠满了鲜艳绸带,校徽图案在枝桠间摇晃,折射着冬日暖阳细碎的光斑。
“接下来,我们有请08级优秀校友方宜,她不仅是北川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也是荣获大奖的纪录片《人间》的导演。”
浅杏色长裙外,搭着一件正式而不失优雅的法式小西装。柔顺光泽的长卷发披肩,方宜踩着高跟鞋,落落大方地走上主席台。
掌声热烈响起,直到站在中央,望着底下密密麻麻数千名学生、家长、领导和校友,方宜仍有些恍惚。
十多年弹指一挥间触眼可及的操场、教学楼、绿树,都还是曾经的模样。
调整了一下呼吸,方宜手握话筒,坚定而自信地开口:“大家好,我是方宜,很荣幸今天能作为校友的代表,在这个特殊的日子……”
她有过太多次站在台上的经历,却没有一次像这样,内心盈满了温热的力量。
咬字清晰、不急不缓,方宜讲述着自己这些年的求学经历,谈及《人间》的创作感悟,再到对母校、老师的感激、对学弟学妹的鼓励,一气呵成。
台下无数双眼睛望向她,可她偏偏感受到了那一缕最炽热的视线。
郑淮明就站在台下侧边,身穿一件深灰色大衣,清冷挺拔,长身玉立,是那样显眼。可他目光是温柔的,隔着人群和距离,遥遥对她四目相对。
年少时,方宜躲在校门口,也曾这样隐在人流中,远远望着他万众瞩目的背影。
如今,时过境迁,换做他站在台下,眼中只有她一个人。
方宜眼眶微微潮湿,搁下话筒时,深深鞠躬。
在掌声雷动中,她一眨眼,一颗晶莹的泪珠从眼角落下……
-
庆典结束后,两人一起去拜访了当年的老师。
不少老师都还记得这两位当年传奇般的状元,感叹着这从指缝中溜走的十年。而他们紧紧相牵的手,更昭示着那不用言说的一切。
从校门走出来时,已是日落。
暖黄的夕阳洒满整座城市,为万物描绘上一层金灿灿的轮廓。
两个人牵着手,沿着曾经放学必经的路一直走,直到看见那条熟悉的河流。
它横向穿过整座海城,也是当年方宜遇上交通事故、意外溺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