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突然意识到她是纯粹的生意人思维,觉得做生意要银货两讫;

而赵明月洪荷花她们则是农家人朴实想法,觉得是自家人,做豆腐的手艺也是她提供的;

并且一斤豆子能做五六斤豆腐出来,她们换算的是豆子的成本钱而不是卖价,所以认为非常便宜,哪能要她银子?

至于做豆腐中间付出的辛苦和劳力,都被自动忽视掉了出点力对于农家人来说根本不值得一提。

想明白了沈清也不再坚持,笑着接下。

农家人讲究个有来有往,她们送她豆腐,毛笔她们家用不上,但切割肥皂时有不少边角料和残次品,不影响使用,自家用不成问题也实用,到时给三家各送一份来。

·

七里村之前只有沈清一家忙碌,如今除了沈清家,赵明月一家更加忙碌。

剩下的则是冯秦两家,虽然只有打磨笔杆这一项,但两家人生怕做的不好被换掉,基本上一大家子都在为打磨提供便利,格外用心。

再后面就是江二爷和江五爷,不过麦芽还在发芽阶段,除了紧张焦急外,倒也没有太多事要做。

晌午饭将将过了一会,江三爷江天和赵明月两人笑容满面的来找沈清。

两人知晓沈清屋子院子里在做毛笔,院子门打开后没进去,和江阳江英两人那天一样,和沈清沿着主路往田野间人少的僻静处边走边聊。

赵明月整个人神采奕奕,说起话来难得的声音带着些微颤抖:“今日第一天,不敢做多了,只做了八十斤,五十斤我和大波去城里卖,一个时辰就卖完了!

另外三十斤当家的和大溪沿着南边的官路一路往下,跑了三个村子换了三十斤的黄豆回来,路上耗费的时间长些,不过午时前也到家了。

清儿啊,你这法子真好,咱们一天相当于卖了八十斤豆腐呢!”

一直等媳妇说完,江三爷方才开口:“我和明月商量了一下,换回来豆子也相当于豆腐卖出去了,所以依然按八十斤豆腐算,四文一斤是三百二十文;

扣除十六斤黄豆的本钱六十四文,还剩两百五十六文,两成是五十二文。”

第62章 开始做麦芽糖

江天赵明月两人很有些不好意思,八十斤豆腐挣了两百五十六文,结果沈清分的连零头都没有。

沈清明白了,这是给她送分红的钱来了。

她啥都没做,进账了五十二文!

虽然离买驴的十一两银子还差很多,但积少成多,买驴子不是梦~

沈清感激的道谢,引的江天赵明月两人更加局促。

赵明月猛然想到重要的事,“对了,杨柳巷和升平巷我都去了,杨柳巷买的人少,没打听到有用的消息;

升平巷买的人多,其中还有伺候孙夫人的老嬷嬷,我和她搭上话了,混了个脸熟。”

升平巷居住的人家家底殷实许多,有仆人伺候,但相较于富商官老爷家里的奴仆成群又差上许多,孙捕头家底不好,仅有的两个仆人是他娘子的陪嫁。

老嬷嬷跟着来孙家后日子清贫的不是一星半点,她多送了半斤豆腐,老嬷嬷高兴的拉着她说了许久的话。

她又道:“今日才第一天卖,先去的这两个巷子,改明日多做些豆腐最后去这两个巷子,仔细打听一番。”

江天在一旁补充:“杨柳巷的要知道具体是哪一户,倘若孙捕头真的敢过来找咱们麻烦,就把这事透露给升平巷的正室,有的闹腾一段时日。”

江三爷说的是找‘咱们麻烦’,沈清明白他们这是将此事当做整个家族的事在对待了,顿时心里暖暖的。

赵明月嗯了声,有些担忧的道:“我就担心孙夫人最后还是会原谅孙捕头,只能拖的住一时,后面还是会来找,终归不行啊。”

沈清想的确是拖住一时就够了!

还没两个月就要水灾了,到时全城到处都是水患,那孙捕头就是没死也风光不再,哪有工夫和心思替柳家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