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的比纯麦芽糖的价格稍微低一些,毕竟芝麻哪有糖贵?
但哪怕稍微低一些,芝麻糖也更挣钱,毕竟芝麻的售价翻了数倍!
买的人也会考虑这一点,所以锦城大多会选择买纯糖,只有不差钱的纯粹为了口感才会选择芝麻糖;
没想到沈州的会更喜爱芝麻糖,不过也可能是沈州以及以北的富户大户官老爷们比锦城多多了的原因。
听到全卖出去了且价钱一样,三家人齐齐松了口气。
他们不在沈清的工坊干活,所有的来源一是土地;
二是山上药材;
三就是糖坊。
之前赵明月家还会有豆腐的进项,但搬来大山后,外出去城里以及周边村落卖豆腐换豆子几乎不可能,现在每次做了都只供应村子上,或卖或换,这笔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最大的用途是用来改善口味和伙食。
如今辛苦了两个多月制作出来的糖卖出去了,如何能不欢欣喜悦?
年岁小的忍不住问道:“得了多少银子啊?”
长辈听到价钱相同,其实已经算出一共挣了多少,但年岁小的不知道啊。
他们睁着大大的眼睛,兴冲冲满眼期待的看向谢青山。
谢青山看向江二爷,后者双眼带笑的微微点了点头,谢青山方才比了个六。
围绕的人群爆发出轰的欢呼声。
竟然有六百两!
江英等欢呼声歇下去后,招呼道:“好了好了,今天有大进账,晚食好好一起庆祝庆祝~”
听到有好吃的,不止孩子们高兴,大人们也都露出了笑容。
把孩子哄走后,大人们开始复盘。
“糖坊弄的晚,实打实才做了一个半月,上次去锦城卖了一批,有七十八两吧?”
“后面咱们怕太多了卖不掉,也没全力做,亏了好多啊。”
“对,也就是说糖坊一个半月挣了六百七十八两。”
“扣除买麦子、糯米的成本,纯利润算个四百五十两吧,每家能分一百五十两,一个半月一百五十两,相当于一个月一百两;
若是全力做,一家一个月一百五十两也完全可以做到。”
江家人不自觉咽了咽口水。
一家一个月一百五十两!
家里十多口人,相当于每人月入十来两银子,这日子,不敢想呀。
一直没开口的江二爷对上谢青山问道:“沈州的反响如何?若是再送过去,还卖得掉不?”
江家人又齐齐看向谢青山。
对,还得卖得掉,他们倒是不怕苦不怕累,甚至晚上点火把都能做,但做出来的要是卖不掉那也没用啊。
谢青山沉稳道:“短时间不行,即使去了卖的估计也多不了,但大嫂子家要去京城,咱们可以跟着也运送一批去京城;
家里继续做,返回来时趁着天热起来前再送一批去沈州,余下的只能等到九十月份天冷后了。”
他们家的麦芽糖之所以好卖,是因为麦芽糖会趁热反复拉扯,每根糖条里面有一百多个小孔洞,这让麦芽糖变得酥脆好吃。
天气一热,糖化了发粘,这份酥脆就没了,所以他们只能挣冬季的银子。
好在现在身处北方,冬季漫长,对于他们来说是好事,能多挣两个月银子。
江二爷当即拍板:“明日去城里,大量购买糯米和麦子回来!
有力气的汉子们和妇人们负责糖坊,余下的人不管老小都去地里开荒;
三家合在一起吃饭,你们选几人出来轮流做饭,顿顿有肉有蛋,肉去城里买糯米和麦子时一起买回,不够吃的话再从你们大嫂子那买油渣回来炖菜;
这两批卖的六百七十八两银子,留两百二十七两银子作为购买糯米麦子以及肉的成本,余下的每家分一百五十两。”
一下子分了一百五十两银子,所有人都热血沸腾!
开荒是累,但顿顿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