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娘怎么突然跳到苏木身上去了?
不管了,娘问什么他就回答什么!
“你说苏木家的牧场很大,有多大?”沈清继续询问。
江向南想了一下,发现没法比划,皱眉道:“非常大,那边的草原一眼望不到头!而且也不在一处,时不时还要换地方,平日里要储存草料 ,冬日里会返回到沈州。”
沈清追问的更加具体:“我意思是牲口大约有多少,譬如马匹这样的大致有多少头?”
这个问题江向南最为清楚!
毕竟就是因为头数太多了,苏木才犯愁,两人经常聊到这个问题,他认真回道:“不算幼崽,牛有五六千头,羊有上万头,马的话不多,但也有好几百头。”
马贵,很少用来吃,只是买马的人家不多,商户怕大老远带回去砸在手上,只有专门的马贩子才会前来购买。
不过专门的马贩子很少就是了,平摊到苏木牧场的数量就更少。
沈清原本想过大量饲养牲口售卖挣钱,从商城买了这方面的书籍看过,虽然后面发现不可行,但有个大致的了解。
苏木牧场这个数算得上非常多了!
主要是幼崽,大多几个月以及一年内就能出栏,又能源源不断的下崽,而冬日草料少,没法饲养太多,就需要卖出去一批;
只有卖掉了才有银子购买所需的盐、布料以及生活用品,或者换回更加便宜的粮食,以养活更多人。
牧场所有的工人全指望着卖牲口的银子过日子,若是卖不掉,草料不够牲口只会越来越瘦,人所需的其他物资也没法换回.....
沈清心里有了个大致想法,不过这和两个儿子说了没用,还是当面和苏木谈比较好。
若是能谈成功,以后就是互惠互利的好事,对于两方来说都非常好!
甚至江二爷他们三家的糖坊也跟着受益,收入增高,村子也将会越来越好。
她转而问道:“这次去一共带了多少银子回来?”
江向北深吸口气,递上账册的同时脱口而出:“毛笔羊毛的六十七文一支,七千八百支,抹了零头是五百二十两银子;
兔毛的七十五文一支,五千五百支,抹了零头是四百一十两;
狼毫笔配的木料好,三百文一支,有五百支,一百五十两;
其他贵重少见毛料的一支一价,总共卖了约四百两,毛笔的进账共计一千四百八十两。”
足足一千四百多两啊。
毛笔工坊差不多两个月做出的产量,尤其刚开始众人还不熟练,中间过年放了好多天的年假,饶是如此,做出的毛笔在定价低的情况下依然卖出了一千四百八十两!
扩张前的工坊一个月人工工钱大约在七八十两,管晌午一顿饭一个月的吃食在五六两,毛料的成本在一百出头。
合在一起,工坊一个月的成本平均在二百两左右。
第357章辛苦了两个多月终于有进账了
一千四百八十两平摊每个月是七百四十两,扣除成本二百两,盈利足足有五百四十两!
这还是没扩张前的毛笔工坊盈利,如今毛笔工坊扩大了,只要能卖出去,岂不是挣得更多?
沈清对于这个数字算是意料之中吧,毕竟每天多少支毛笔进库房,其中哪种毛料木料多少支都有明确记录,而出库时也有记录。
不过能全部卖出去,带回一大笔银子还是很高兴的。
有了一千多两银子进账,终于能缓了口气,暂时不用太为银子发愁了。
对了,不仅有这一千多两银子,“肥皂卖了多少?”
江向北想都没想的报出数字:“芝麻油的护发肥皂三千块,每块一百二十文,一共是三百六十两;
猪油的是两千块,每块一百一十文,一共是二百二十两;
羊油的最少,八百块,每块也是一百一十文,一共是八十八两;
总共是六百六十八两。”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