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得知了,又会管么?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谨慎为好。

沈清觉得大家的危机意识比她还强!

她只开了个头,他们已经把后续的想好了。

很好,都不用她反复叮嘱。

接着就是商议外出队伍成员。

第一趟又是冬天,全部挑选的汉子。

谢青山领队,江向北江向南负责谈生意。

队伍总体以成婚有娃的为主,没成婚的兄弟中只挑一个去。

所以雷家三家中各挑选了一个,村子上人家成婚有娃的比较多,加在一起挑了二十五个。

徐林那批人中每家都是有娃的,且都有好几个娃,挑了三十二人出来。

加上谢青山三人,一共六十人的外出队伍。

御寒被褥、棉衣皮袄、充足的粮食,外加大刀连弩,都是精壮汉子,碰上吃不饱穿不暖的灾民流民,即便一百多号人也不一定会输!

更别说路上那些见财起意的恶人,他们是坏,不是眼瞎,也知道挑软柿子下手,而不是去啃硬石头。

当天下午村子上各家全家出动,和面发面蒸馒头包包子做花卷,烙饼炒面炒米,每家去的汉子才两三个,加上出去一趟最多十来天,一起做吃食,人多一下午加半晚上就做好了。

沈清这边把粮食分发下去了,各家给自己外出的汉子做吃食。

妇人们无比激动,外出是有工钱的,并且主子发下来的粮食大多是精米白面!只有少数粗粮,足够每顿都吃的饱饱的量!

还有猪肉和猪油渣,猪油渣最多,切碎配上大葱烙饼子,又香又酥还有油水,出门在外路上生火后放火上一会就能热乎。

炒面炒米则是赶路时候吃的,没法生火,抓一把塞嘴里灌几口水冲进肚子,是没法和热乎乎开水冲着好吃,但能填饱肚子就成,哪里还多讲究?

去年逃难赶路时,路旁野菜野草只要能吃的,薅一把连洗都不洗直接塞嘴里那是经常的事,后面更是连野菜都要节省着吃,如今能有加了盐或糖的炒米炒面简直就是好到不敢想的事!

汉子们则是在准备草料,把新买回来的驴子喂的饱饱的,又检查了大刀油布等各种必需品。

对于吃食沈清倒没有太担心。

这趟是去沈州,大约五六的路程,家里就老三老四去,沈州里面的吃食必然不少,带的食物少了可以在那补充。

沈州位于锦州的更北方,属于往北的最大中转城市,再往北地域辽阔,商人去的更加少,利润是很大,但她们人力有限,卖货行程拉太长了不好。

第342章 江向南的职业规划

沈清坐在堂屋主位上,看向下方站着的两个儿子。

老三一脸雀跃,心思早就飞出去了,只盼着早早出发。

老四则满腹心事,被叫来后,敏锐的问道:“娘,你找我们有何事?”

沈清主要是说给老三听,敲打敲打:“你们要记住,去了主要不是卖货,而是铺货,谈合作商知道不?”

江向北沉稳的点头:“知道。”

娘说了,这是去打开再北方的市场,那边虽穷苦,但再穷苦的地方也有官老爷也有富人,而南方富裕,离北地远,舟车劳顿轻易不会过来,所以才能让他们占据地理位置优势捡到市场。

可这个市场他们如何吃下也是问题。

毕竟他们只有一支队伍,若是再凑一支队伍,那村子上的营生就要受影响,毕竟工坊是根本!

货做出来才能去卖,主次不能不分,更不能颠倒。

而且他们家多了一百多号人,货物卖的越多,这些人就能全部投入到工坊里面去,人力就是最大的财富!

到时不怕做出来的毛笔肥皂绣品没有销路,能做工挣银子,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好事。

江向南收回飞走的心思,满脸郑重的跟着点头:“娘,我懂得,卖货是把这一批卖出去,铺货是连下一批往后的每一批都找到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