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萍姑只觉得心里头比灶洞的火还热乎。
四个小姑娘没一会也醒了,醒来后见娘不在,立即翻身起床穿戴整齐后来到厨房寻找。
娘的手臂受伤了,不能干活,不然要是骨头长不好,以后就没法拿针,她们干活习惯了,昨日吃的饱睡的好,今日完全可以干活。
等进了厨房,发现热水是烧好的,且备的足足的供她们洗漱。
大铁锅冒着腾腾热气,里面是浓稠的大碴子粥,灶台边上还摆放着配粥的腌萝卜干和炒酸菜。
春天大姐姐在一旁笑着喊她们:“热水在锅里,舀了去洗漱,自己拿碗盛粥,腌萝卜干是沈清婶子的手艺;
酸菜是我娘昨日送来的,我刚已经炒过,这两样小菜配粥老好吃了,待会你们尝尝吃的惯不?”
四个小姑娘眼眶发热,鼻子发酸,不住的点头。
吃的惯,咋会吃不惯。
一早起来,已经有现成的热水可以用,还有热乎乎的吃食等着,连小菜都周到的配好了。
一睁眼面对的人不再是苛责、挑剔、颐指气使,而是热情善意爽朗的,这日子,还能这般好过么?
她们连起床都有动力了。
*
吃过早食,萍姑前往主屋。
今日要挑选适合刺绣的小姑娘。
沈清正在盘算哪里适合当绣坊天寒地冻,现在盖是来不及了。
尤其刺绣需要很精密的手部动作,那是一点寒冷都不能受的,不然冻僵了如何拿得住针线?
好在现在只是开始学,大家排排坐不需要太大的空间,她主屋的堂屋应该可以。
等开春了再盖屋子,不仅要供暖,厨房住宿等也要一并盖好,到时萍姑和她的女儿就有属于她们自己的小家了。
和自家住一起或者住毛笔工坊,终究没有归属感。
等绣坊盖好,萍姑的手差不多也休养好,现在就将就窝在主屋李教,居住在工坊里。
没一会萍姑冒着风雪进来,两人还没说上几句话,村子上妇人领着孩子接二连三的进门。
“萍姑,你看看我家娃咋样?”
“我这好几个你也看看。”
.....
上到二十多岁的妇人,下到五六岁的都领了过来。
沈清看着五六岁的孩子目瞪口呆。
不是,五六岁放在华国还在幼儿园吧,筷子拿得稳不?就能拿针了?
再说就是拿得稳也不成啊,这么小一坐坐半天,看着都可怜!
她看向萍姑,生怕萍姑挑中了。
萍姑一直等到人到齐了,看外面没有人再来,方才面上扬起温煦笑容,得体道:“十岁以下的都不成,等过了十岁再来;
主要是年岁小耐心不足坐不住,手眼配合能力不行,学的人吃力、教的人也累,别人一两年就能出师,他们要好几年才行。”
第289章 学堂
沈清松了口气,十岁当学徒是有点小,但这朝代国情不同,十岁的孩子在家也要干不少活,当学徒起码学了手艺;
而且据说刺绣是基本功,再大了估计不成吧?
萍姑定十岁这个标准还蛮好的,至少以后想学刺绣手艺的人家,女娃娃不会让干一大堆的粗活。
她小声问道:“学刺绣十岁的标准是谁定的?”还怪讲究的嘛。
“.....是我自己。”萍姑迟疑了会,还是选择如实道。
沈清诧异的看向萍姑,只见后者抿了抿唇,局促不安的说道:“我听别人说越早学刺绣的人,眼睛越容易不好;
咱们这行眼睛太重要了,别的大多是八岁,有些不顾女儿的人家六七岁也是有的,但我、主子”
沈清直接道:“你考虑的很对!不能因为自身利益,不管他人死活。”
刺绣和读书不同,眼睛要一直在绣布上,太早盯着能眼睛好么?
她又按照华国的科学标准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