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咱们实行的是多劳多得,每个人负责的工序定价不同,然后做的多拿的就多,做的少就拿的少。”
刘翠花继续点头。
应该的啊,不然有人偷懒有人勤快,那勤快的不就吃亏了?最后谁还愿意勤快干活?
而且容易的肯定能做的多,难的做的少,定价一样的就是傻子也知道去做容易的!
沈清想的好全面啊,样样都考虑到了。
按照外面做工的行情,她猜测一天挣个十几二十文不成问题!
“最后一道绑线最难,村子里关小山做的最好,他手快又稳,还能沉得下性子,好的时候一天八九十文,差的话六七十文也不成问题。”
刘翠花嘴巴张大足以吞下一颗鸡蛋。
她摇了摇头,稳住心神想到这是最好最厉害的,做不得数!
拔尖的和底下的差距大着呢!
“其他的要数打磨最简单,也最便宜,一文一支,一天挣的只有三十多文。”
刘翠花:.....只有?
放在锦城想找一天三十多文的活计没关系基本不可能!
而沈清她就能提供了?并且一下子就是五六十个!
他们这村子总共才一百多号人啊,扣除老人孩子妇人.....不,沈清应该不会扣除妇人。
她张了张嘴,问道:“你这工坊招妇人不?”
沈清看向刘翠花,认真道:“招,你们想来不?”
她说的如此详细,也是觉得雷家妇人们可以用上。
江二爷三家有制糖坊,不参与进来;
关家只有关小山一个;
自家的人要做肥皂,也不参与毛笔工坊的具体事宜中;
其他只有五户人家了,这五户人家要挑出五六十人出来,那他们自家就没啥壮劳力干活这朝代洗衣煮饭烧水可没有任何电器可帮忙,加上喂家禽和牲口,至少要三五个人负责才不会太过劳累,最好是一半在家一半在工坊干活,有事或者劳累了还能相互替换一下。
相当于一个星期上三休四或上四休三。
而雷家有三家,二三十个人,个个正值壮年。
留一半人在家,还能空出十多人来干活呢。
刘翠花激动的手脚都不知道怎么摆放了,缓了好一会问道:“可以吗?”
最简单的活计一天就能挣三十多文!一整个冬季他们都是猫冬在家,至少一百多天,按照一百天算,那就是三两银子!
一个人三两银子,倘若十个人干活,三四个月下来就是三十两银子。
老天,她咋有点算不过来了?一个冬季就能挣三十多两银子,平摊每家能挣十多两银子.....
沈清又道:“工坊有灶台,有水井,做饭吃水都不成问题,还有地热,并且这地热昼夜不息,要是雪下大了或者上冻结冰了,你们完全可以带上铺盖吃食在工坊住下。”
相当于职工宿舍了。
刘翠花:.....什么都不用说了,她回去商议哪些人过来干活!
刘翠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大半个时辰过后又来了,这次不光她,还有方停和马盼弟不是她们来做,而是把儿女都打包送过来。
方停搓着手,紧张极了,“大贵到七贵,六七有些小,但老大到老五都是可以的,老五十四岁了,要是嫌小的话就不要他,还有秋天,我家出五到六个,多不?”
马盼弟跟着道:“我家大满到三满年岁可以,冬天年岁小是小了点,但干活可利落了,沈清你要不要先试下,看看能不能要?”
其实也不小了,转年就能说亲事了。
这也是她们为什么宁愿自己和当家的不来,把几个孩子都送过来的主要原因!
挣工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当然是和村子上适龄的汉子姑娘家多接触,婚事一向是她们心中的大石头,如今想着的是能解决一个是一个,能解决哪个是哪个。
无论哪个说成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