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三富拉了拉刘翠花的衣袖,低声劝道:“娘,两匹是不是有些多了?你给妹妹们做就成,我们不要;

再说在山里跑来跑去,好料子也经不起树枝灌木刮啊,白白浪费好布料。”

刘翠花安抚的拍了拍儿子的手,“这是穿在里面的,天已经转凉了,棉布做好了贴身穿舒服,你们也试试。”

她又对上店小二说道:“再来九匹麻布,再来八十斤棉花。”

麻布是她们的,一家三匹,每人做个三身衣裳不成问题;

棉花是帮沈清买的。

她家之前的袄子被子褥子破烂不说还黑污板结,说要全部换掉。

一件袄子薄点需要一斤棉花,但她们锦城寒冷,出门穿的至少在一斤半棉花左右,里面还要配上夹袄以及棉裤,所以一身下来两斤到两斤半是需要的。

一个人至少两身,就是五斤。

沈清家九个大人,两个娃娃,做衣裳大约在五十斤左右。

沈清家有炕,棉被无需太厚,一床四五斤左右即可.....九个大人里面只有一对夫妻盖一床被子,两个小娃娃最好也有单独的小被子,剩下的貌似不够呀。

“小二,再加二十斤棉花!”

一番畅快的买下来,扣除沈清的不算,刘翠花算了下自家的两匹棉布、三匹麻布,花费了三两多银子。

只花费了一半多的银子,就把自家人从里到外的衣裳包圆了。

原来挣银子的感觉这么好!

第204章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沈清也在大买特买。

不过不是进铺子里,而是在商城。

两元一斤的大米颗颗莹白,和米铺最上等的米无异,买个三百斤!

一块八一斤的面粉细腻,看不到一丝麦麸碎屑,买个四百斤!

黄豆绿豆虽然比大米面粉贵,但冬日里能发黄豆芽绿豆芽,是难得的新鲜蔬菜,买个几斤,等到家前再补上;

红豆要做粘豆包,同上。

依次下去还有苞谷、豌豆、小米、花生、豌豆、红枣.....先把品种买好,等到村子后和雷家人分开她直接把每样填上个几十上百斤。

买完粮食的沈清驾着车朝约定的地点去,心里盘算着过冬的食物储备。

今晚到家后,加上前几次囤的以及她偷偷添加进去的,大米能有八百斤,白面有个一千两百斤,苞谷在四五百斤吧,豆类加在一起应该也有个四五百斤,小米三百斤,花生红枣一百多斤。

精粮杂粮粗粮总共主食有三千多斤了,即便她不往里添加也足够一大家子人吃上一整年,何况她怎么可能不往里加呢?

她买的品种尽量多,就是为了随时可以偷偷往里加不能无中生有,但原本有的再拿出来点就很正常。

布料她有存货,不用买,棉花是需要的,这让去布庄的刘翠花买了,距离十月还有一个来月,得赶在入冬前做好棉衣被褥。

肉类让雷老三去买了,现在的天能放上几天,但想放长久还是要等到入冬后才行,那时候外面就是个天然大冰箱,还是冷冻层的大冰箱。

不用担心肉类会坏会变质。

这些是给这段时间自家人以及帮工的人吃的,等十月份赶在入冬前再来买上一大批猪肉,囤着慢慢吃。

还有养着的鸡鸭鹅羊,再从雷家买些猎物,冬日的肉类也够吃。

菜种已经撒了下去,大蒜子以及韭菜根也埋了,加上野菜干菜和发豆芽.....冬日里的蔬菜应当不成问题。

再就是水果,她想在寒冷冬天暖融融屋子里啃上一颗水润润的水果!

待会问下翠花山上哪里有梨树....

“呵,原来你今日也进城了啊;

天不亮就听到雷家人下山的声响,他们不是和你们村子上人家处的好吗,怎么进城也不捎带下他们?”

迎面响起看笑话的鄙夷声打断了沈清的盘算,她抬眼,就见曹婆子端坐在车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