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几个银子买几样兵器有啥了不起,总有一日,他必然让她们知晓他的厉害.....
*
沈清买了肉和蛋回来,整个村子人都知道。
蛋不要紧,这个天气,肉放在井水里浸着到第二天没问题,不然的话第二天就有味了,如今没有井水只能腌制或熏干才行。
沈清既没腌制也没熏干,而是一顿全做了。
她买的是五花肉,切成一指长两指宽大小,煸出油脂,但没将厚厚的猪油盛出,而是一股脑倒入秦婆婆等人送来的豇豆,翻炒至断生后,舀入一瓢清水盖上锅盖焖到软烂。
锅盖掀开时,肉香味飘散开来,整个荒地上的人不住的咽口水。
洪水来袭后,他们日夜抢救家当,前两日泡在水里,根本没法开火,直接将苞谷粒嚼碎了咽下去。
后面洪水退了,干柴也不多,只能紧凑的煮点糊糊填饱肚子。
再后面则是奔波在路上,饥一顿饱一顿,别说吃肉,就是吃口热乎的都难。
现在闻到肉香,哪能不馋?
可给沈清送蔬菜的人家没想到,沈清给的回礼是一大碗肉!
里面有她们送的豇豆,可即便同样是豇豆,这也是掺杂厚厚猪油的豇豆!
以往在家时吃肉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哪能想到逃荒路上吃上肉?送蔬菜的秦婆婆几家老泪纵横。
孩子们则是欢呼雀跃,送肉来的沈清在他们心目中顿时比仙女还仙女!
第110章 油盐不进和只进油盐
沈清给江二爷三家各送了一碗肉。
商城虽然没开通肉类,但有存银,尤其在阳城也卖出去了一批毛笔,足足二十七两银子进账,三十多文一斤的五花肉买起来毫无压力。
沈清:.....有钱花的日子真好。
还是得努力挣银子,等到了锦城安家落户更是需要大量的银子,她手上现有的银子过日子成,但想过舒舒坦坦的好日子还远远不够。
锦城的气候不适合竹子生长,毛笔这项生意断了,等到了还要寻找新的生意才行....
给各家送了肉,原本一大铁锅只剩一粗陶盆,盛出后沈清开始做别的菜。
巴掌大的野鲫鱼煎至两面焦黄,倒入一旁陶罐中煮到嘟嘟叫的沸水,鲫鱼汤立马变成奶白色。
放入盐调味后,沈清将铁锅里的鲫鱼汤又倒入陶罐中,然后根据人数煎荷包蛋,一人一个;
煎好的荷包蛋也转移到陶罐中和鲫鱼汤一起小火咕噜咕噜煨着。
大铁锅放上蒸笼蒸馒头,小铁锅上炒菜,等馒头出锅,其它菜也全部好了。
夏季炎热,江雨将之前腌制的香辣小菜掏出一小盘子。
蓬松渲染的白面大馒头夹上香辣小咸菜,在燥热的夏季一口下去开胃的不得了!
其他人家不需要开胃。
他们奔波了一天,此刻饥肠辘辘的恨不得吃下一头牛!
饶是饿的嗷嗷叫,沈清送来的肉也不是直接吃,而是将里面的肉挑出,重新改刀。
一指长两支宽的肉切成细长条,一根变两根,确保家里每个人都能分上一块肉;
又倒出汤汁,和野菜一起炖,这样野菜也沾上了油脂和肉香。
煮上一大锅苞谷碴子,配着肉和菜热乎乎的下肚,只觉得连日来的疲惫和彷徨一扫而空!
分到肉的人家吃的满足,没分到肉的人家则是心思各异。
张和顺三两口喝完碗里稀薄的野菜糊糊,走到洪明处,不经意道:“一个村子总共十一户人家,也就咱们四家没有肉,妇人家做事还是太小气,上不得台面;
这要换了咱们汉子,怎么也得把肉匀一匀,给每户人家送碗肉,洪叔你说是不?”
分东西没有他们就算了,吃肉也不带上他们!
洪明还没开口,他媳妇抢先道:“哎这事怪我!吃肉的人家要不是江家人,要不就是给沈清送了自家菜,她总得回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