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往镇上搬, 这屋子便留了下来。
以前就听说有人买了, 但一直不知道是谁,没想到竟然是他们!但沈若也能猜到, 必然是因为他们要隐瞒身份自然来买的人另有其人, 故而连村长都不知道买下这处地方的人是谁。
“我和老师准备在此小住半月。”陈作舟道。
沈若说“好”, 转头回家去拿了不少家伙什过来, 免得他们东西不够用。
他们要在这儿住上半月那就正好要在沈家村过年了,有贵客在沈村长自然也要有所表示,人家虽然不想暴露自己的身份在村民们面前,但是他们不可能什么都不做。
况且哪怕不是因为他们二人的身份,有两个异乡人到了沈家村来过年节,大家能帮衬的自然也会来帮衬一把,让他们也能热闹热闹。
他们还带了两个照顾他们起居的侍从,立刻将马儿牵进去安顿了。
沈若对这里的记忆其实很深,哪怕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是知道自己就是原主的一部分之后,他的记忆当中就有许多童年时的回忆,代入感更强。虽说以前过得苦,但是在这间老屋子里头也不全是痛苦的回忆,还有许多自己以前同爹娘,阿兄住在一起时候的快乐回忆的。
而以前的那些不好的事情已经过去,沈若自然不愿意再多回想,平白的恶心了自个儿。人就是要多想以前高兴的事情,不能叫那些尴尬、痛苦,难过的事情占据自己的脑海。
傅亦和陈作舟在沈家村住下之后,村里人大多都是十分欢迎的,因着村里厂子的关系,来到村子里的生人越来越多,大家也都一改以前那种大惊小怪的态度,对人说话那都是大大方方的。
大家还跟着学了官话,村里的老人也不例外。不仅是跟着村里会说官话的年轻人学,还同外面的人学,而且跟外来人说话多了,也多多少少都能学到一些。现在在沈家村,只要是对着生人,大家便都说官话。
甭管说得语调对是不对,也照说不误。只有对着亲近的人才会说回沈家村这边的土话。
陈作舟跟顾允一般年纪,几番碰上聊一聊,倒是颇为投缘,很快便成为了好友。顾允自带一种文人气质,叫人瞧见便生起三分好感,再加上谈吐和人品,只要他想,没有人不愿意同他成为朋友的。
但他的朋友不多,蓝帆算一个,现在陈作舟也算一个。
陈作舟其他的朋友那大多都是知道了他的身份,阿谀奉承,或是想要从他这儿弄去些好处的。但是顾允和沈若却不同,他们对人真诚,是完完全全把他当成平常人看待,偶尔也会聊天打趣,这样更亲近。
是一种很新奇的体验,陈作舟也是真心叹服。他作为世子又如何,做出来的事情可没有这二位做的有意义,他们可是连圣上和老师都夸奖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