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镇上小摊买卖商品的吞吐量肯定不高,现在自然不会去造厂子,那十分的不划算,弄个小作坊也就暂时够了。沈若对自家的“珍宝居”还是非常有信心的,那正牌书包就是自家小摊的“王炸产品”,除此之外,沈若还要想想其他的东西,只要能用布做出来的小玩意儿,都能拉出来卖。

大家一听这话顿时激动起来,先前村里木工厂开工的时候,好些人家里的丈夫都去做活儿了,这会儿都还有去虎头山上砍树的呢,可那份事业都是选的男人去做工,而村里的女人和小哥儿倒是只能帮忙种种小树苗。

她们自然也是想赚钱的,但是苦于没有门路,镇上或是地主家里要招人,女人小哥儿除了能找到浆洗衣服这类的活计,其他的自然都不会招力气小的女人和小哥儿。也有些零散的绣活能接,但那都是看缘分,只能赚几个铜板。

但是若哥儿说要在村里做小作坊,那可就大不一样了。先前来帮过沈若做东西的婶子们都知道那些东西的好处,恰好这也是她们擅长的活计,要是能靠它赚钱,那也不比木工厂里头的员工差啊!

周兰先前在里头跟李善桃说话呢,此刻从大屋里头走出来,看见沈若了立刻笑着迎上去:“你可回来了。”

周兰简直像是瞧见了大救星,握着沈若的手在他耳边小声道:“你是不知道大家伙儿见你不在一直问我个不停,那我哪儿答得上来啊,只好往屋里躲了。”

说完瞧瞧沈若的表情,无奈道:“若哥儿你可别笑话我,我也是头一回跟这么多人一块儿说话。”

“怎么会。”沈若大概能感受到,毕竟一堆人热情地跟你问这问那,自个儿先前也体验过了,确实让人有些招架不住,他憋着笑,也轻声对周兰道:“干娘,这事儿你以后还得多习惯习惯。”

周兰顿时站直了身体,端了几秒钟管事的姿态。若哥儿说得不错,她可是小作坊的管事,这是必须要习惯的,可不能露了怯。

沈若站在所有人中间,扬声道:“先前来帮我做过东西的人是知道的,我要开的这作坊要做的便是各种各样的布艺小玩意儿。需要有人缝纫、绣花样等等,活比较零碎,是按件算工钱,每样东西的工钱也不同,依照难易程度和所需要耗费的时间来算,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将东西上交的。每月结一次工钱。”

听到按件算工钱,大家都有些吃惊。家里男人们出去做活,那些老爷可都是能少一日就一日,恨不得让他一个人一日干两日的活,就为了能少给些银钱。

但是沈若不同,他竟然按件数算钱!那岂不是做的越多,就能赚得越多了?而且这可比上山砍树轻松得多啊!!

大家顿时都被他的话给震到了,一时间都没人说话。

沈若已然将最重要的东西告知所有人,这会儿便擎等着大家发问。

“若哥儿,我、我手艺不大好的,也能来么?”有婶子被周兰喊来心里头直打鼓,因着跟周兰关系还不错,感觉这会儿就像是个走后门过来的。毕竟她先前也没来帮过沈若的忙。

有个年纪大些的哥儿也问了声:“我手艺也一般,只能把两块布缝上,再多的就没有了。我也能来么?”

主要是针线活这个还真不是每个女子和小哥儿都能做得好的。

沈若对此深有同感。

沈若对这些早有预期,不然也不会和周兰说只要是靠谱些的人都找来了。

他对着这两人道:“有不需要针线的活计。”

那婶子和那个阿叔顿时喜笑颜开,没想到竟有这种好事!

“举个例子,每一样商品都会分成好几个部分,分给不同的人做,最后由一个人组合起来,那每个经手的人的工钱也是不同的。”沈若补充道。这是在时间紧迫的前提下才需要全部分开做,在时间不紧的时候可以只分为两部分。

“一般情况下,分为三部分,一是裁剪布样,二是绣花样,三是缝纫。有的不需要绣花样的,那就是两部分。还有的类似七彩发绳那样的,直接可以做的,那就是一个人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