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了半日的活儿,这会儿吃了顿好的,一下子就把疲惫给清扫了,再喝一口紫菜蛋花汤,浑身只剩下舒坦。

他们这么多碗自然不能全让主人家洗了,这会儿都拎着碗筷往小溪去。

沈家村的小溪在驾车过来的路上就瞧见了,他们过去将碗筷都洗涮干净了才还回来。

他们看见沈若一家吃的跟他们是一样的,都没开小灶再烧,心里头更感动。现在家家都不算特别富裕的,能吃这么好的时候也就年节了,但来沈若家里建围墙,他们都是收了工钱的,到时候刘麻子跟他家结了尾款他们都能分到钱,结果还给他们吃这么好。

一个个心里头都在想着,必须得把活儿给干好咯。主人家对咱们这么好,咱们做出来的围墙必然不能有一点儿次!

吃过饭歇了一会儿,他们就又开始继续热火朝天地干了。一个个都是一边做一边监工似的,做得特别认真细致,那搅拌黄泥的时候都更用心了。

大屋里头,沈大山吃完放下碗,喝口汤顺顺。

沈若吃得不多,不爱肥肉就自个儿拿了汤汁拌的饭,也不带青椒。

他问道:“爹,那冬小麦你打算什么时候种?我也来帮忙。”

家里三亩旱地,他阿兄腿伤了干不了农活,但自己力气大能顶上。

“那不成。”沈大山听他这么说,粗眉皱起,有他在哪里还要家里的小哥儿出去做活儿?

“月末种”他言简意赅地回答。

沈若心思活泛,现在家里的农田不算多,三亩旱地,他和阿爹两个人种小麦估计也花不了太多时间。不过他更想让他爹轻松点,他爹也是锯木头做桌椅的一把好手,没有学过就自己捣鼓着做的。

要是能去木工厂里头帮忙管事,做点轻松的活计,那就最好不过了。

其实田地里的农事完全可以花铜钱请人来帮忙嘛。

沈若将自己的想法和沈大山说了。沈丰在一边听着也觉得好,他们爹瞧着还有一把子力气,但是积年累月的劳累已经让他身体产生不少暗病了。

每每到了冬季或是阴雨天,那腿缝都疼得慌。沈大山很会忍疼每次都一声不吭,在孩子们面前表现不出来,但是李善桃会念叨,让他在这种天气的时候休息,别出去做活儿。

但沈大山不能歇,每到阴雨天他就惦记着地里的秧苗,那田垄边的水会不会倒灌,担心大雨会不会把苗给淹了。夜里都得往地里跑。

沈丰以前会代他去跑,他自个儿年轻力壮的自然比沈大山不怕雨淋。但沈大山疼孩子,能自己去的时候绝对不让孩子去,非得逞强。除非自个儿腿疼得走不动路,才肯松口。

就是牛脾气,沈丰其实跟他在脾气方面也挺像的。

沈大山听完立刻就不赞成:“也就三亩旱地,我一个人三四天就搞完了。”

三四天搞完那就是从早上天还没亮搞到天快黑透。以前还有沈丰帮着一起干,约莫两天能播种完。

现在种麦子也没什么趁手的工具,沈若垂眸思索,村里人自然都是要种麦子的,能不能造一个播种方便些的器具出来。

在沈若的印象里,那都是田地都是一垄一垄的,一垄上头要播种三条壕的麦粒。或许可以做一个用牛拉动的半人工播种器具。

犁地的工具有现成的,需要用牛来拉动,沈若觉得能在那个上面做改良。

做成那种能一边犁地,然后立刻播下种子的那种,这样才能效率尽可能的最大化。

他一时间想入了神,沈大山只当他是答应自个儿一个人去种了,这会儿就起身往外去,瞧瞧刘麻子他们作围墙活计咋样。

村里一直比较穷,那犁地的工具是所有人都凑了钱买的,是用了铁的,一直是存放在村长家中。谁家要用了就去借,到了春种时候那都是轮流用的。

“阿兄,我打算去村长家瞧瞧那个犁地的农具。”他也不知道自个儿能不能成功改良,脑子里只有一个大概的想法。

沈若跟沈丰说了一声,就带上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