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这些人都做过这活计此刻都有些共感,觉得腰和手臂都酸得慌。

随后这两个青年人就将那“若斗”给拿了下来,将箩筐放在桌上,两人一人站一边抓着那“若斗”的把手。

“若斗”是放在地面上的,并不需要力气。

此时另一人上前将桌面上的箩筐倾斜,里头粗粮哗啦啦落进了“若斗”上部分的漏斗中,接着滑下落进与青铜鼎内部容积一样的木箱子当中。

此刻大家都屏住了呼吸,像是要见证什么奇迹一样。

但也有人觉得这不就是做了个和青铜鼎差不多大的木箱子吗?那也没什么特别的,他随便找个人就能打。

有人不以为意。

将箩筐中的粗粮全部倒进“若斗”后,两个青年人便将“若斗”用力抬起,“若斗”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间还有一条横出来的木板,不算特别宽,这会儿青年人便将这木板压在了桌子上。

大家都目不转睛地盯着看,瞧着那两个青年人不跟之前那么费劲,这会儿都是轻轻松松的模样。

“若斗”的重量被桌面分担了许多,他们只需要用力将“若斗”给压住,别翻了就成。

而另一个人拎着箩筐放下来,就放在“若斗”底下。

接着,无论是期待的、不以为然的人全都好奇地看了过来,这是要做什么?不是直接倒出来吗?

只见那人伸手拨动了一下什么东西,很快就听见“哗啦啦”的声响。

周围人睁大了眼睛,那“若斗”中的米粮竟然从那木箱子的底部滑出来了!!

这三人全程没费多少力气,等“若斗”中的米粮全部滑落进箩筐中,这就是“一鼎米”。

顿时那些先前累到腰伤的人立刻就喊着要买,只有稳重些的老人和其他村的村长上前去,打算查看一下这个“若斗”。

这会儿都打算拿出来贩卖了自然不会再藏着掖着,吩咐人从棚子里带五六个出来,分发给他们看。

村长道:“这东西的好处大家也都瞧见了,只需要三个人、一张桌子就能称完。”

“是好东西啊,我瞧着底下这机关,做的可真细致,一点儿米粮都不会卡在里头。”

“是啊,而且磨得光滑不扎手,比那’青铜鼎‘可是轻了百倍不止!”

“能让咱们试试不?”有人跃跃欲试问道。

村长点头,这自然是可以。

荷塘村的村长也上手试了一下,他年纪跟沈家村村长一般大,老当益壮的,用起这“若斗”来也很顺手。

像以前,就是因为那青铜鼎太重了,都是得村里的青壮年来帮忙称粮税的,要是村里头青壮年都去镇上做工去了,那还凑不齐人,剩下的那几个一路弄过去自然容易积劳成伤……还有些村子根本没多少青壮年,还得雇人来称粮税,这又是一笔开销啊。

但是以后用上这“若斗”,那可就大不一样了!

哪怕年纪大的人只要还有一把子能抬起几十斤米的力气就行,也能来帮忙,完全实现了“称粮税不求人”。用上这“若斗”是真的省力气,方便极了!

而且瞧着也大方,好看。

荷塘村的村长憋不住了,两眼放光问道:“这个‘若斗’什么价儿?”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继续,

第122章

周围人听着他问了, 立刻竖起耳朵看过来,眼神中都透露出想要的讯息!

沈家村村长摸摸胡子,扬声说道:“这’若斗‘是新东西, 咱们沈家村出的独一份儿,那用起来方便省力极了你们刚刚也都瞧见了,这么好用的物件儿买回去无论是称粮税,或是贮藏米粮,哪怕就是平时放在家中摆着也是好的。”

大家伙儿听着他说, 心中也在想这东西这么好用,这么稀罕, 又能这样又能那样的, 价格肯定低不了。立刻在心里头出现一个自己最高可以接受的价格。

就在这时沈家村村长继续说道:“这’若斗‘只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