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墨瑾公?子早已经是汴京家喻户晓的名人和首屈一指的报纸大v,她的身份依旧神秘, 神龙见首不见尾,但却被无?数汴京人喜爱和崇拜,不夸张的说, 在汴京城, 墨瑾公?子的一句话,甚至比很多官员都好?使。
之前, 之前和墨瑾公?子打过擂台的《李氏小报》上?还曾讥讽说,少尹之令耳边风,墨瑾之屁通汴京。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开封府少尹下的命令, 汴京人当?耳边风, 但是墨瑾公?子放个屁都能?瞬间传遍汴京城。
不过这话虽然粗糙讽刺,是一句戏言,但却不算夸张。年前的时候,汴京城外来了七八千从大名府过来的流民, 天?寒地冻的, 开封府怕流民入城影响汴京的秩序,便不放这些人进城,而是想组织富户捐米捐钱, 在城外搭棚子施粥,但是开封府衙张榜之后,响应者寥寥无?几,五六天?了,零零散散的才捐了不到五石的米粮。
后来,墨瑾公?子知道这个事情之后,带头?捐了粮食,之后又在朱雀门小报上?呼吁大家量力而行,献一点爱心,然后不到两日的时间,便有两万多人响应,往开封府衙捐了三千多石米粮,还有不少的御寒旧衣裳,和之前的冷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也是从那之后,许多明眼人骤然发现,墨瑾公?子在民间的影响力竟然如?此之大,不由的暗自纳罕。
在大宋这个普遍男尊女卑的时代,男人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即使地位尊崇如?皇族的女人,也无?法打破这种权力的壁垒,女人在市井和朝堂基本没有影响力和发声的机会,本事再大,能?管的最多就是一家一府的后院。
但墨瑾公?子这个强人,却凭借着话本儿的影响力,润物细无?声,以一己?之力打破了这种男女之间的壁垒,让自己?的声音在整个汴京被听到,委实是头?一份儿,让人不得?不佩服忌惮。
曹家。
今儿个是三姑娘曹韵的生辰,因为是小辈,所以自然没有大办,只?是家族里的几个嫂子和姐妹们凑份子钱,女眷们聚在一起,叫了女说书先生,在花房暖阁里办了一场小宴。
所以这一日,姑娘们自然也是不用去族学读书的。众人围坐在暖阁的大圆桌旁,喝着渍梅花热香引子,热热闹闹的涮着拔霞供。
所谓“拨霞供”,便是兔肉涮锅,和现代的火锅差不多。相传有一位名叫林洪的泉州人,在游武夷山游玩的时候,在山里捕获了一只?野兔,林洪厨艺有限,便用山里简朴的法子把兔肉切成了薄片儿,腌制后放在开水中涮着吃。在涮兔肉的时候,发现肉片儿在开水中摆动,色泽宛如?云霞,之后便将?这种吃法取名拨霞供,之后,这种做法慢慢传开,成为宋人冬日里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
涮锅子当?然要?自己?动手才有趣味儿,曹家规矩并不苛刻,小娘子们天?然活泼,在自家吃拨霞供自然不必像太太们那般讲究,动辄要?丫鬟们伺候。
小娘子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锅子开了,曹溪起身将?碟子里切的一片片薄如?蝉翼的野兔肉下进去,一旁的大姐曹晴将?切好?的芦菔,玉延,雕菰和梅花汤饼下进了鲜美的沸腾的汤锅里。
“大姐,再放点儿自爱淘吧!那个熟了拌着香葱和麻油好?吃哩。”
小妹曹绵笑嘻嘻的道,所谓自爱淘便是凉面,这是大宋的叫法。
“好?!”
难得?族学放假休息一日,众人一边等着锅子里的食物煮熟,一边喝着热香引子闲聊。
“今儿可是三妹妹的生辰,怎么?没请戏班子来?”
曹晴左右看了看,才发现小阁里比以往过生辰都安静,只?有幽幽的古琴的声音和女先生的说书声儿,不免有些诧异的道。
“是我?叫她们不要?请的,闹得?慌。”
曹韵夹了一块凉拌新笋,不在意的道:
“好?不容易赶上生辰歇息一日,我?可不想锣鼓喧天?的。”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