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庆坊离保康门街这边儿还是有些距离的?,牛车走了约莫半个?时辰的?功夫才到。

这一片儿基本?都是绣院和染坊,作为大宋的?丝绸官营机构,少府寺专门设有管织机织造的?绫锦院,染色的?染院、负责绣工的?文绣院,其中以绫锦院的?规模最大,面积几乎占据了半个?昭庆坊。

杨蔓娘将牛车拴在街口的?拴马杆儿上,拉着妹妹杨盼娘一起走进昭庆坊,她事先在小报上看过,文绣院就在昭庆坊最里面。

隔着院墙,能够看到院子里高高的?杆子上,晾着各色的?彩色丝线,隐约的?,还能听到里面女孩子们?的?清脆的?说话声儿。

看着红色大门的?牌匾上,隶书的?“文绣院”三个?大字,杨蔓娘不?禁有些发散思维的?想,这大约便是大宋版的?女子职业学校了。

上前抬手敲门。

“吱呀”

开门的?是一个?五十来岁,个?子极高,面色冷峻的?女先生。高高的?孤拐,细长的?眉毛,嘴唇儿极薄,里面穿着浅蓝色的?圆领褙子,外面罩着一身儿银灰色的?兔皮夹袄,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泛着油光的?戒尺,一看就是个?为人严肃的?先生。

其身后,跟着一个?约莫十一二岁,像学徒摸样?儿的?蓝裙小娘子,正好奇的?睁大眼儿打量着杨蔓娘姐妹俩。

杨蔓娘拉着妹妹杨盼娘,客气的?上前行了个?万福礼。

笑着问道:

“娘子有礼了,我是送妹妹来文绣院拜师学艺的?,请问需要找谁?”

女先生将门口的?杨蔓娘两姐妹,上下打量了一番,心里暗暗点头?,羊皮裘,羊皮靴子,姐妹俩里面的?襦裙儿也是新的?,这穿着虽然不?是多么昂贵,但?显然也不?是出自?贫寒人家了,想来文绣院拜师学刺绣,倒也是够格儿了。

女先生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回?了一礼。

道:

“两位小娘子进来说吧。”

杨蔓娘拉着妹妹杨盼娘的?手,跟着女先生走进文绣院,院子里很干净,虽然是冬天,道路上却没有积雪,显然是有专人打扫的?。

穿过仪门后的?月洞门,走过长长的?风雨连廊。一路上,遇到不?少八.九岁到十四五岁的?蓝裙小娘子,都先是好奇的?打量杨蔓娘姐妹俩,又恭恭敬敬的?跟女先生打招呼,称呼对方鱼副院正。

杨蔓娘暗自?观察,发现这些小娘子都衣裳干净,脸色红润。言辞之间虽然恭敬,却并不?多么拘谨,有着这个?年纪小娘子特有的?活泼和调皮。

心里便暗暗点头?,看来这文绣院的?伙食不?错,对学艺之人的?管束也并不?严苛,倒是不?用太担心妹妹杨盼娘在这里受委屈了。

走过长长的?连廊,左拐很快便到了文绣院第一进的?待客厅,鱼副院正转身,对身后的?小学徒苏梅儿吩咐道:

“去倒三杯茶来。”

“是,副院正。”

蓝裙小学徒很快便行了一礼,答应着跑走了。

女先生让杨蔓娘姐妹俩进屋,将手里的?戒尺收进抽屉里,道:

“先自?我介绍一下,院正最近不?在,我是文绣院的?副院正鱼尤娘,拜师学艺的?事情?,就是由我负责的?。”

“我叫杨蔓娘,这是我妹妹杨盼娘。”

杨蔓娘也做了自?我介绍。

接下来,鱼尤娘给杨蔓娘介绍文绣院的?情?况。她告诉杨蔓娘,文绣院所出的?织物,都是专供赵宋宗室乘舆服饰之用,而且,不?同于普通的?民间绣院,这里拥有全大宋最顶尖的?秀娘师傅。文绣院虽然不?如绫锦院一般,直属于少府监管辖,但?是管理?也很严格,每年仅招收汴京以及附近州府的?学徒三百人。

而且,文绣院招人也是有要求的?,小娘子年岁要在八岁以上,二十岁以下。平日吃住都在文绣院,每半年要交一次束休,一次是五两银子,这五两银子,包含两套当季的?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