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已过午时,太阳开始西斜。
皇上对裴弘元说道,“爱卿回去收拾一下行装吧,后日朕为你壮行。”
裴弘元起身告辞。
殿外的二皇子已经等了一个时辰,正是正午最热的时候,又没有用午膳,一时头晕眼花几欲站不住。听着殿内不时传出来的大皇子的说话声,妒火更是在胸腔中燃烧,父皇最优秀的儿子明明是他裴弘珉!
他见裴弘元出来,忙拱手请安,“侄儿启珉给王叔请安。”
忠勇王府的分量他很清楚,听母妃说忠勇王与荣国公不合,如果争取道忠勇王府的支持对抗大皇子,对他来说便是如虎添翼。
裴弘元脸色阴翳,眸光森冷,淡淡扫了他一眼,便负手离去了。
二皇子一向觉得忠勇王世子冷淡,可他方才的那目光,还是让他脊背发寒,忍不住地惧怕。
小太监传旨让他进去。
二皇子收敛心思,进了御书房,他心中不平,忠勇王世子已经走了,他还能听什么议事?
皇上淡淡扫了他一眼,“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朕?是周祭酒解答不了吗?”
宫中几位皇子的功课,由几位学问高深的老臣教授,其中周祭酒呆在宫中时间最长,几乎每日都会来半日。
二皇子原本是想问《中庸》中的几句话的释义,现在听皇上这么说,便不敢问了。这种问题周祭酒怎么可能答不出来?
他急中生智,说道,“《中庸》中儿臣有一句不明,虽周祭酒有做过阐述,却是谨遵臣子之本分,未尽之意不欲多言。”
皇上挑眉,“是哪句周祭酒说不得?”
二皇子说道,“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此言之意,天下可平定治理,高官俸禄可推辞,刀刃可踩踏,唯有中庸不易。儿臣不明白,若君王行中庸之道,又何以平定天下,臣子行中庸之道,又何以在其位谋其政,将军行中庸之道,又何以攻城略地开疆辟土。”
※※※※※※※※※※※※※※※※※※※※
作家的话
亲们亲们,莫莫月底又来求票票~~~
☆.第三百七十二章 质问
皇上脸上露出几分赞许,他小小年纪,能知举一反三也算难得,只是理解有失偏颇,且太过锋芒毕露。
二皇子心中得意,自己这番急智,不但解了父皇猜疑,还得了父皇赞赏,也让父皇看看他和大皇子谁更优秀!
皇上问大皇子,“启琛,《中庸》你已经读过,你有何见解?”
大皇子语调平和,没有二皇子那般咄咄逼人,“儿臣以为,所为中庸之道,天人合一也,有不偏不倚,中正平和之意。君王,臣子,将军,行中庸之道,顺应天道人道,可事半而功倍也。二弟所言,非中庸之道,乃无为之道。”
皇上拍手赞道,“好!你能有这番见解,非常难得,可见是读书用了心思了。你们兄弟以后为人处世,也该不偏不倚,中正平和,此乃大智慧。”
难怪裴弘元说,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这不就是很好的一次例证吗?
二皇子受刘淑妃影响,心胸狭隘,锱铢必较,看问题时难免尖锐浅薄,有失宽厚高远。
他对二皇子淡淡说道,“你大哥所言,你可听明白了?”
二皇子见父皇冷淡下来,心中失落,忙拱手道,“多谢父皇和大哥指点,启珉受教了。”
皇上说道,“既然疑惑已解,你就退下吧。”
二皇子愣了愣,这就赶他走了?那大皇子呢?
他磨磨蹭蹭往外走,听见皇上对大皇子温和说道,“你还未用膳,朕让御膳房给你送些吃的来。”
大皇子说道,“父皇不必麻烦,儿臣不饿,儿臣陪着父皇一起辟谷。”
皇上哈哈笑道,“好,那咱就一起辟谷!这些奏折,你拿去看看,一会说与朕听。”
……
二皇子只觉耳中嗡嗡作响,什么也听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