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了一圈没什么问题了,幼菫就回屋里喝茶,厨房里有问题的时候就过来请示。
她发现屋里多了一个炭盆,里面的银霜炭燃的红彤彤的,驱散了屋内的阴冷寒气。银霜炭昂贵,一般的宦官之家都用不起,大厨房这里定然是不可能有的。
她问沉香,“炭盆是你安排的?”
沉香摇头,她也觉得惭愧,自己不觉得冷,便忘了夫人畏寒。今日若是青枝跟着,定然会早早地把炭盆安排上。
她招手让候在门外的小丫鬟进来,“这个炭盆是哪里来的?”
小丫鬟屈身行礼,回禀道,“是国公爷差人送过来的。”
幼菫赏了一碟点心给她,让她退下。小丫鬟接了点心,欢欢喜喜地退了下去。
幼菫坐到炭盆旁边,身上立马暖和起来。她眯眼看着炭火,想起在香山殿时,他也是让人送了炭盆过去,跟她围着炭盆说话。
☆.第一百四十 讲经
到了卯正的时候,沉香过来低语了几句,幼菫起身去正院会客厅。
此时已是天光大亮,今日酽晴天气好,春色也明艳了几分。
萧老夫人穿了件檀色万字不断头纹的褙子,益寿延年纹样眉勒。老夫人脸色容光焕发,端坐在正座的太师椅上,身体微微前倾,正谦恭虔诚地听着堂下之人说话。
堂下坐着的是几个女尼,正是慧明师太带着八个弟子。大半年不见,慧明师太更加仙风道骨,慈悲超然。她们相处三年,如今再相见,很是亲切,又微微酸涩。那三年,自己得蒙她护着,才得平安。
她昨日让张海送信去静慈庵,向她求四个弟子来国公府做斋菜,没想到慧明师太会亲自过来,而且带了这么多弟子。
静慈庵如今香火鼎盛,慧明师太已是京城贵妇推崇的得道高人,以能得她亲自讲经解惑为荣。可她轻易不肯下山,能得她亲自上门的寥寥无几。曾有人出五千两银子请她过府被她推拒,可有农妇给她一篮子青菜,她就能应下去她家里给她婆母讲经。
她语速和缓低沉,正给老夫人讲经,“五阴无相,如幻、如响、如梦、如影、如热时焰,何以故?梦幻之法,无所有故。无所有者,则一相。一相者,则无有相。施主若能认识到人生如梦,则易从梦中醒悟,认识到人生如幻,不再执着。”
幼菫在门口静静站了片刻,待她讲完经法,才走上前给老夫人行礼问安。“儿媳祝母亲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老夫人见了幼菫进来,笑得愈发慈眉善目起来,她笑着跟她说,“你这孩子,祝寿词都说的比别人好听。慧明师太远道而来,你先打个招呼。”
幼菫转过身去,慧明师太已经站了起来,念着法号,“阿弥陀佛,何施主别来无恙。”
幼菫眼角湿润,“我很好,师太可好?您怎亲自来了?”
慧明师太脸色微动,她得眼前女子相助,终生夙愿达成,自然是好。她闲暇之时便会去那个小院看看,想着何时能再见她一面。
“贫尼也很好,荣国公戍卫边疆功德无量,老施主寿辰,贫尼自当前来为老夫人诵经祈福。”
慧明师太从弟子手中接过一本经书,呈给萧老夫人,“这本经书是贫尼亲手抄写,大燕国除了静慈庵所藏,仅此一本,已在佛前受了七七四十九日香火佛音。算是贫尼给老施主的贺礼了。”
萧老夫人受宠若惊,她站起来双手接过经书虔诚,念了佛号感谢。
幼菫笑着说道,“儿媳只想着师太若能念着相识一场的缘分,给派几个弟子过来做斋饭,就算是儿媳天大的面子了。不成想母亲面子这般大,能得师太如此厚待。以后儿媳再也不敢在母亲面前显摆了!”
萧老夫人呵呵笑着,“是你有孝心,能想的这么周全。”
她去年去过静慈庵,师太又何曾这般厚待过她,她当时添了五百两银子的香油钱,也只是在佛堂听慧明师太讲了一刻钟的佛法。今日师太却是亲自上门给她讲经,若不是师太看中幼菫,自己哪来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