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动力的重要性(4 / 5)

内容,询问他们目前面临的困难,如果现场能够提供帮助,他就直接指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至于三言两语解释不清楚的,他准备会议之后,在整理相关的技术,提供给星空动力公司,避免他到时候完不成相关的任务。

除了常规的动力系统之外,他还让何翰林加大对电离子推进器的研究,争取一两年内拿出能够更高标准的产品出来,为月球资源开采做好准备。

前期倒是对此要求不高,只是对月球基地进行建设,物资大部分都是从地球运往月球,返回需要的动力要求不是很高。

但是等到月球基地正式运营阶段,就会开始对月球资源进行适度的开采,而这些资源转运到地球的话,需要的动力系统就比较高了。

总不能还像常见的返回地球模式,直接从太空坠落吧,那样很容易出现问题,而且吨位很高的话,对地面的破坏性非常高,不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所以为了能够实现对地球的软着陆,必须要有很强的返回动力系统,而一般的动力是不足以进行如此高强度的太空资源开采作业。

电离子推进器就是当时的不二之选,虽然没有实现可控核聚变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能源,但是新慧能源公司研发的高密度电池,也是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

目前新慧能源公司拿出最高级别的电池产品,是军用级别的,足够满足目前军事装备对电力的需求,但是这并不是最高级别的电池产品。

后面还有航天级别的电池产品,能量密度更高,稳定性更高,能够适应太空环境,只是成本也是最高的,目前还没有着手生产。

使用这种级别的电池,光是电池提供的能量,就足够支撑运输系统往返地球和月球,如果载荷量不大的话,都可以往返地球和火星了。

像这种电池储备的能量密度非常的恐怖,仅仅是篮球大小的电池,就可以储存上百万度的电能,也只有这种级别的电池,在太空当中才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现在能量供应不是问题,问题是电离子推进器还无法达到要求,目前距离需求还有一段时间,他只是敦促星空动力公司加大投入。

如果到时候真的还没有拿出可用的产品,他很可能不得不提供相关的技术资料,来帮助他们突破技术瓶颈,毕竟不能一直拖下去。

宇宙中资源肯定很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很多,对于稀缺资源,当然是谁先弄到手就属于谁的,这里面具备巨大的利益。

月球还好一些,毕竟距离地球比较近,特别是等月球永久基地建立之后,资源的探测工作就能够非常方便的进行。

但是在深空当中,想要进行资源探测花费的时间会很久,十来年对我们来说可能很长,但是对太空探测来说,并不算是多么长的时间单位。

我们进行火星探测就如此费劲,后面还有其他的行星需要探测,可能的话,也是需要建立基地,对可以探测的行星就行详细的探测。

这些都是需要花费非常长时间的,所以时间其实并没有多么的充裕,对于电离子推进器的突破,也就变得更加紧迫了些。

可是从何翰林的描述当中,其实他们在提供给火星返回器的电离子推进器,算是他们目前最先进的推进器了,后面取得的突破性并不大。

虽然这款电离子推进器拿到世界上,属于绝对领先的技术,但是和他期望的目标还是相差甚大,想要运用在地月系统当中作为往返动力,还是略有不足。

别看从它能够从火星将土壤带回来,其实带回的土壤并不多,也正是因为携带的重量并不大,才可以胜任这些工作。

今后往返地月系统的动力系统,至少也需要携带10吨有效载荷,这样才算是基本满足要求,至于最高标准,当然是越大越好了。

如果载荷量很低,就算是运回来,也会觉得得不偿失,而宇宙当中,又有多少如此珍贵的矿产资源呢,谁也说不准。

能够找到大量中等珍稀程度的矿产,就已经算是不错的,这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