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科研合作(二)(求订阅!!)(3 / 4)

获得了诺贝尔奖。

因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根本就无法确凿的证明它是对的,当然也不能证明它就是错的,就因为这样的无法确定的原因,就没有评上诺贝尔奖。

这样的情况,在赵一这边就不会存在,因为赵一手握宙灵和宙灵空间,想要验证这些理论的正确与否,就简单很多。

当然赵一的验证并不一定就能获得全世界科学界的认同,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赵一觉得他们的理论是对的,就给他们颁奖。

反正这个奖项也是自己出资成立的,他有任性的资格。

这也是赵一挑选偏科学理论的突破来成立奖项的原因,只有他有这个条件,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判断出来这个理论是否是正确的。

而国家就没有这个条件了,所以国家成立的奖项则是偏应用型的,名字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奖,主要是颁布科学技术工程领域的研究型突破。

例如可控核聚变,理论现在大家都懂,就是造不出来,如果真的实现了可控核聚变,那么妥妥的能够获得科学技术发展奖。

颁奖规则和前世差不多,奖励范围主要是以国内技术突破为主,国外则是以合作项目的技术突破为目标颁奖,范围比赵一设立的奖项要小一些。

这是由实用性技术性质决定的,单纯的科学理论,发布出来后,是全世界受益,所以面对这种纯理论性的科学,大家都抱着更大的善意,里面的争斗不会很激烈。

而在实用性技术上面,国家和国家的竞争其实是相当激烈的,从国家的角度来说,我没有必要将自己的钱,奖励那些可能对自己国家产生威胁的科学技术成果。

难道别的国家研究出来了原子弹,我们还要给研发出来原子弹的技术团队颁奖吗,恐怕心里别扭都还来不及呢。

这也是为什么理论研究人员的国际声望更高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当然是理论研究是知道科学发展的基础,算是人类科学文明的指路灯。

除了设立奖项之外,赵一还联合国内各大高校和科研单位,共同发展一份顶级科学杂志,由于和科学沾边的好名字都已经被别人占据了。

所以赵一就提议将这份杂志命名为天问,虽然让人觉得有和天问大学关联的感觉,但是在没有好名字的情况下,这个名字就显得非常合适了,而且特别具有中国特色。

而且除了本身名字好外,就是这份杂志的经费支出,基本上全部由赵一来承担,出钱的都是大爷,其他高校和科研单位当然就没有意见了。

这份期刊的目标是对标国外的顶级综合性杂志,让国内的科研人员,有一个发表自己成果的地方,而不是像前世那样,想要获得认可,还需要投稿到国外杂志发表。

不是赵一民族主义,是因为这样的话,我国永远无法从西方国家掌握科学话语权,这也是赵一努力推动这次国内科学发展的目的之一。

当然,既然想要对标国际顶级科学期刊杂志,那么发表在上面的文章就必须也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前期可能在收集高质量的论文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所以赵一还需要让自己旗下的企业和研究单位,适当的放出来一些研究成果。

譬如天行半导体公司可以发表他们在第二代半导体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青农生物实验室可以放出来一些生物研究成果,将这份顶级杂志的逼格给撑起来。

当然由石高林教授撰写的石墨烯材料的发现和特性研究的论文,也会发表在这份杂志上面,至于国外会不会订阅,赵一就管不到了。

这种开创性的理论刊登在天问杂志上面,如果国外科研机构和科技工作者不订阅,那是他们自己的损失,绝不会是我们的损失。

另一项让众多专家和学者眼热的,就是政府决定成立国家科学发展委员会,作为国内科学发展的最高指导性学术机构。

能够加入这个委员会,就是专家学者在科学技术领域给予最高的认可了,每一位加入进来的专家学者,都必须是该领域里面的佼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