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1 / 2)

今日初三,皇上亲自召见三甲进士。

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好事。

金殿之上,杨诚夜竟然跪倒丹墀之上,向着皇上自请欺君之罪。

当时自然是举座皆惊,一片哗然,孟大人更是大惊失色。

皇上惜才,询问杨诚夜何罪之有?

杨诚夜不慌不忙,坦言自己殿试之上的文章,其中许多策论与观点并非是自己所想,而是出自于孟经纶会试中的文章。后经高人点评,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取长补短,方才成就了这场功名。

当时孟大人立即就明白了杨诚夜的一片苦心,上前出列为杨诚夜求情。

皇上一问,得知杨诚夜口中所说的孟经纶乃是孟府公子,给了孟侍郎几分薄面,没有当场发作,而是命人取来了孟经纶与杨诚夜在会试之时的考卷。

皇上两厢对比之下,顿生爱才之心,又宣召了孟经纶入朝,另外命题,令他当场发挥。

孟经纶不急不慌,不过是略一沉吟,挥毫泼墨,当场一篇洋洋洒洒的八股文章一挥而就。

皇上阅后龙颜大悦,夸赞孟经纶学识渊博,才思敏捷,见解务实,同样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而杨诚夜不妒贤能,荐才有功,亦被赦免了欺君之罪,保留原有功名不变。

因为进士已然排名,不好变动,皇上便破了先例,当场提笔点了孟经纶同为探花,与杨诚夜一枝双生,并蒂花开。

第三百二十七章 劝入仕

并蒂花开,这也不失为一场佳话,文武百官又卖孟侍郎脸面,齐声恭贺,纷纷锦上添花。

后来皇上还好奇地问起杨诚夜所说的高人是谁,杨诚夜便将冷南弦点评二人会试文章一事如实禀报了。说若非是冷南弦的点拨,自己还不能认清自己时政见解之中的不足之处,得不到改进,更不能写出这篇成熟的应试文章。

皇上听后,面上满是遗憾,惋惜地叹了两声,并没有多言。

如此这般,孟静娴眉飞色舞,满是得意。

安生听完来龙去脉,不禁咋舌。没想到杨诚夜那愣头青这般胆大,圣上跟前竟然也敢耍花枪。他看起来与孟经纶一般呆头呆脑,这性子两人却是天壤之别。

孟经纶略有些优柔寡断,而杨诚夜则胆大心细,敢作敢为。

难怪当初他心仪孟静娴,便唐突表白,将孟静娴吓得几乎魂飞魄散。而孟静娴入狱,他也敢勇于承担,与狱卒起了争执。

这样的闯劲儿,再磨砺一番,削去锋芒与激进,定然也会有作为!

安生忍不住促狭地问孟静娴:“他如何这般胆大妄为?事先有没有知会你一声?”

孟静娴正在兴头之上,眉飞色舞地摇头:“没有,我只是前一日偷偷见到他,无意间如你那般感慨,说若是我哥哥的文章皇上能够看到,没准柳暗花明呢。

他当时便沉默不语,一声不吭,没想到竟然是憋了这样的主意。我听了都有些后怕。多亏皇上乃是有道明君,又求贤若渴,否则降罪下来,他这场功名岂不就是镜花水月?”

安生真心为孟静娴高兴,杨诚夜冒着欺君大罪,成全孟经纶,这无疑就是在表明他对孟静娴的心意。

她仍旧打趣道:“以后这个愣头青做什么事情,你要让他向你报备,你允许了方才可以行事。”

孟静娴娇嗔着推了她一把:“说起来总是一套一套的,难怪喻世子对你这般死心塌地。”

一提起喻惊云,安生顿时偃旗息鼓,冷南弦面上也明显不太好看,低垂下头,浅酌香茗,掩了眸中晦暗之色。

安然知道安生心意,偷眼打量冷南弦,眸光闪烁,慌忙转圜过去:“都是些市井流言,不足为信。”

恰好有下人过来回禀,说是杨诚夜已然回来,请冷南弦过去吃茶讨教。

冷南弦与安生姐妹待在一起也不合适,便起身离开了。

孟静娴也显而易见地坐不住。

安然与安生对视一眼,玩笑道:“你若是想你那愣头青,便自管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