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四书堂夫子,薛馆长也发现学生们的不同。

这些十二到十八岁的学生们,最是躁动。

眼看最热闹的私塾大比就在眼前,很多学生根本静不下心读书。

没想到纪霆一来,大家学习的积极性竟然更强了。

人人捧着书本,对照自己的学习计划,连薛馆长这般严厉的人,都忍不住点头。

纪霆学习本领比他父亲纪伯章如何,尚不可知。

但性格却比他父亲好上太多。

短短时间内,四书堂大半学生,一口一个霆哥。

四书堂的气氛,甚至带动了蒙学堂跟备考堂。

小不点们都以纪霆为榜样,没事就找夫子考核。

他们也想学霆哥,飞速考过啊!

就算考核不通过,那又怎么样,考试又不掉一块肉!

平日严厉的夫子,倒是纵着大家一次次考试。

毕竟考试也是查漏补缺的一种。

纪霆听到后,擦擦头上的汗。

哪有学生抢着考试的啊。

怪不得夫子们根本不拒绝。

这样做的结果,自然是孩子们水平飞速提升,虽然还没到四书堂的水平,但明显进益颇多。

甚至连备考堂的三位学生,都忍不住多关注几眼。

说起备考堂,算是博学馆最神秘的地方。

他们读书的地方,就在夫子堂隔壁,有问题随时都能请教。

而进入备考堂资格的学生,至少要过了县试才成。

大家都知道,科举第一步,便是考上秀才。

而考秀才则有三个考试。

县试,府试或州试,然后是院试。

只要过了两个,第三个基本就成了。

而县试跟府试州试,却要实打实地考。

倘若参加秀才考试,连县试都没考过的,那就回四书堂读书。

倘若过了县试,却没过州试府试的,就可以进入备考堂。

这意味着他,他们距离秀才身份非常近了。

而备考堂的学生,基本不会参加每年的私塾大比。

毕竟相比起来,还是考秀才更为要紧。

再说,能进入备考堂的学生,都参加过往年的大比,没必要再浪费时间。

谁能像纪伯章那样?

一边参加私塾大比拿第一,还能参加童试考秀才。

所以备考堂三个学生,也只是看看,然后继续备考。

他们看着眼神空洞,丝毫不像四书堂少年人那般青春活力,更不像蒙学堂孩子们兴致勃勃。

有人说,他们是被本州的州试打击得太厉害,故而没什么精神。

也有人说,他们家族,也就是郑家,给的压力极大,再考不上就要停了私塾费用。

这些都是冯长庆说的,全当学习之余的八卦。

还有的是其他同窗所讲,大家最乐意凑在霆哥身边玩。

别看霆哥在这里面年纪不算最大,可人人都是服他的。

纪霆三月二十八到的四书堂,四月十五左右,身边便有无数同伴,出来进去都有人打招呼。

薛馆长看着,只觉得头疼。

倘若纪霆不是在好好学习,都要觉得他在拉帮结伙了。

四书堂夫子每日查验纪霆的课业,还看了他的计划表。

无论是布置的课业。

还是他自己的计划清单,都完成得非常好。

要说其他学生,多多少少每日都会有些错漏之处。

可纪霆完全没有,学习对于他而言,好像不会出一点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