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纪霆坐到最后一排,再看着走进来的夫子,面色已经恢复正常。

学吧。

不学能怎么啊。

他真的丢不起这种人。

纪霆翻了翻书箱。

可翻来翻去,也没找到今日要学的《龙文鞭影》。

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全文都是四言,并且押韵,是古代小朋友必读书。

书箱里四书倒是齐全的。

帮他收拾书箱的母亲,估计也没想到,他没靠上四书堂?

想到这,纪霆稍稍叹口气,干脆铺开纸张,夫子念一句他写一句。

以前的他怎么回事,这也不会背吗?

可童蒙堂夫子也不是从头开始教的。

只听夫子道:“子尼名士,少逸神童。”

这什么意思?

纪霆勉强理解,子尼是名士,少逸为神童。

可其他意思呢。

纪霆可不信,这只是单纯的字面意思。

正挠头呢,旁边有个八岁的小孩凑过来,把他的书塞给新来的同窗。

纪霆哪能要啊,赶紧摆手。

小孩哥一仰头,不屑道:“我全都会背!”

说着,跟夫子讲课的节奏一样,摇头晃脑,背得滚瓜烂熟!

纪霆默默把课本拿过来。

只见上面确实有那句话的详细注解。

子尼名士,少逸神童。

看着只有八个字。

但解释下来,却是长篇大论。

先看前四个字。

大意是,晋人王澄,西晋的一位出身世家的官员,路过陈留郡,也就是现在的开封时,问当地官员,此郡的名士都有谁。

这可不是随便问的。

西晋延续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核心标准有三个方面,世家,道德,才能。

上司,尤其是出身大家的上司问你,谁是名士,跟提拔你没什么两样。

当地的官吏则回答:“有江应元,蔡子尼。”

江应元为南安太守之子,官吏说他并不奇怪。

王澄甚至问:“陈留有那么多官居高位,为什么只提这两人?”

官吏答:“自古君侯都是考察人品,并不看地位高低啊。”

那王澄笑笑,并未再说。

这就是那四个字的背景知识。

如果细细将来,还能再延伸当时的九品中正制,以及王澄,还有江应元的文集等等。

不过这里都是幼儿园跟小学生,不用说得那么详细。

所以这长长的注解前面,还有两个字,“浅释”。

这就不用多说了吧。

至于后面的少逸神童,大意就是说这个神童对出了名士的对子,惊为天人,声名大振。

之后皇上赐他进士及第,有了官做。

纪霆现在倒是看得津津有味。

没有注解,谁看得懂这么抽象的话啊?!

而这样抽象的话,还有一整本。

蒙学夫子路过的时候,见纪霆翻书极快,好在没弄出什么动静,没有打扰到其他学生。

纪霆的试卷他也看了。

唯一能背全的,只有《弟子规》,剩下的《三字经》都默不下来。

《千字文》《神童诗》《名贤集》《龙文鞭影》《孝经》《幼学琼林》等等,更是默得七零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