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生的牙咬得更紧了?:“……三?十六郡。”

三?十六郡,由秦始皇帝设立,汉初时高?皇帝延续的行政体系。拿出这样的行政体系,基本就等于百分百照搬了?汉初的行政制度,忠贞不渝地继承了?高?皇帝的遗志。

一个忠贞不渝继承高?皇帝遗志的组织,能说是在反大汉吗?

排除了?所有不可能之后,剩下?的怀疑再不可思议,也必定是唯一的事实。禁止暴力、宣扬太平,高?强度复读大汉官方?意识形态,乃至于一比一cosplay汉朝的行政架构所有这种种证据,都指向唯一的可能:

太平道的创始者、聚众百万的大贤良师、毁灭东汉的始作俑者,伟大的天公将军张角,可能真是发?自内心爱着?大汉的。

所以,黄巾军的原身,本该是一个……辅汉匡国的组织?

这都是些什么狗屁呀?!

刘先生再也受不了?了?,为?了?维护他岌岌可危的三?观,近乎崩断的神经,他不得不强力反驳:“如?你所说,黄巾军又?何?必起事!”

穆祺不慌不忙:

“第一,黄巾军起事时手无寸铁,没有任何?军事准备;天下?有这样的叛乱法吗?第二,太平道当然爱大汉,但他们爱的是一个天下?太平、吏治清明、回?归于汉初之无为?的大汉,是建立在宗教意义上的地上天国;这样的地上天国,能见容于当时的东汉朝廷么?”

从《太平经》自“八使”,从“八使”自“三?十六方?”,太平道黄巾军每一个遗留下?的符号,都是对大汉遥远回?忆的追述与怀念;甚至太平道符咒“急急如?律令”,都发?源自汉朝的公文系统这样惟妙惟肖的仿真复刻,这样亦步亦趋的效仿致敬,恐怕就是严酷的酷吏,也实在看不出来有什么反汉的“敌意”;这大抵也是东汉士大夫在一开始对黄巾普遍共情,能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他们发?展到数百万规模的缘故。

正因为?没有感?受到敌意,东汉地方?乃至中央朝廷才能天师道容忍备至;直到直到东汉的衮衮诸公们愕然发?现,天公将军爱着?的大汉不是现在的大汉,而是那个遥远的、政治清明、天下?太平、中央集权的大汉。

那还了?得?

所以,整场黄巾起义其实是个被辜负的悲剧;并不是天公将军辜负了?大汉,而是大汉辜负了?天公将军。大贤良师一开始大抵是怀着?热望的,他编撰经文拟定制度禁绝兵器和暴力,全方?位无死角的模仿自己想象中伟大恢弘的汉帝国,期盼着?以这样宗教式的虔诚感?动天意感?动皇帝,能够扫除帝国身上缠绵多日的顽疾,光复以往太平清宁的伟大光景。

可惜,可惜,直到“岁在甲子,天下?太平”的那一刻,恐怕天公将军才终于意识到,他真心热爱的那个大汉早就已经在岁月消磨中悄然死去,而今残留的不过?是被世家豪强和门阀蛀空了?的腐朽躯壳;汉家的光辉再不可复起,而他此?生最大最深刻的热望,终于也只是镜花水月、幻梦一场了?。

自己终究要?亲手毁灭自己此?生最爱的东西?,天下?悲哀苦痛,大约莫过?于此?。

当然,尽管大贤良师的一生纯粹是个被辜负的悲剧,但他的热爱与心血终究不是没有价值的他的观察非常敏锐也非常准确,那就是这个天下?确实已经被败坏到难以救药的地步了?,要?挽回?的唯一办法就是重建过?往四百年的制度恢复中央集权、恢复法令尊严,强力弹压豪强门阀,以极大的力量扭转士族垄断仕途、把持朝纲的进程换言之,恢复东汉以来,被士族外戚宦官所侵蚀殆尽的,真正的汉家制度。

太平道者,何?为?“太平”?“帝王以下?及臣大小,案行真道,共却邪伪”,才是太平,显然这不仅仅是宗教追求,更是严肃的

自然,由于先行者天生的缺陷,大贤良师的探索还是相当盲目的。他在黄巾军中的种种实验,很大程度上只是机械复制汉朝全盛时的体制,而根本没有深思制度下?真正的意图。但这也没有关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