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祺扪心自问,觉得?自己的本事还没有大到能够与这种老阴货正面对决的时候,因此左顾右盼,又不大能正面插嘴。而霍侍中一一检查完尸体,理?所当?然的进入到最后一个疑问:

“伊稚斜会逃到哪里?”

“伊稚斜是先军臣单于的弟弟,驱逐了侄子于单后篡夺大位,位置并不稳当?。”王某忽然道:“他意图挑起?大战,恐怕本意也是为了稳固权位、排除异己;这样的人?一旦受挫,想到的绝不是什么舍生忘死挽回局势,而是尽力保住自己的铁盘,图谋东山再起?,或者至少不受清算。”

穆祺愣了一愣,记起?来正史中?那位被篡夺大位的于单恰恰润到了汉朝避难,还曾被孝武帝亲自接见。估计正是在招降纳叛的对谈中?挖出了伊稚斜的不少黑料,到现在都?还记忆犹新。有鉴于此,如今大汉茫茫人?海之内,恐怕还真没有几?个人?能比皇帝更?懂伊稚斜。所以,他对伊稚斜的分析,肯定是相?当?尖锐显豁,且有参考价值的。

两位郑姓郎君对视了一眼,仗打到了现在,双方的兵力布置其实都相对透明(毕竟几?十万人?的移动谁也没法隐藏);匈奴人很清楚汉军的主力位置,汉军也很清楚匈奴的主力方位大概就在汉军西北方向?的六百里以外的阴山山脉处,双方加速行军,可能要十余日后才能交战。

虽然一波突袭送走了精锐,但匈奴的主力军队应该还有些战力;如果伊稚斜单于考虑的是整场战局,那他应该星夜疾驰回主力军队,通报消息调整防卫,尽力换取一个比较体面的收场四千精锐送完之后,战争胜负已经确定了;但如果能调整方略依据地利防守,还是可以减少损失,保存一些老本;他们要想继续追杀,难度也会大大增加。

不过?,这是建立在伊稚斜以战局为重的前提下;如果伊稚斜当?真只想保住自己的性?命权位,那他的选择恐怕是……

“他会逃回自己的本部,同?时调动外围部队,尽力阻遏追击。”王某道:“他最能信赖的部落,应该在接近于河西走廊的位置。如果要想继续跟踪,应该往西北方向?追击。”

霍侍中?沉默了片刻。他倒不怀疑方士提供的情报的准确性?,不过?……

“如果伊稚斜通知了匈奴主力,追踪部队必定会被两面夹击。”

“他不会通知的。”王某语气平淡:“或者不如说?,他还会故意麻痹在后方的主力,拖延他们发现前线局势的时间。”

“……诶?”

两军交战,军情如火,拖延情报和直接葬送部队有什么区别?在前线遭遇重大打击的恶劣局势下,后方晚知道一天都?有可能直接被送入万劫不复的绝境,更?不用说?,匈奴要面对的还是大将军长平侯与这样的高手对决,一丁点误差都?有可能被抓住机会沉重打击,何况这样致命的疏漏?

“这不等于直接送了吗?”

“对于匈奴军队来说?,可能和送死没有区别。但对伊稚斜来说?可不一样。”王某道:“失去了最亲信的精锐部队之后,匈奴主力对他来说?也不再安全了。如果能假借汉军痛击与他为敌的部落,那也是很好的事情。”

伊稚斜的地位并不稳固,内部有大量的反对派失去精锐骑兵后伊稚斜的地位更?加危险,随时可能被政敌清算因此,对于单于而言,战争最好的结局就是汉匈双方同?归于尽,汉朝无法深入,匈奴各部创巨痛深,同?样无力追究他战败的过?错;于是伊稚斜单于苟延残喘,这盘棋就还有得?下。

当?然,现在的局势可能有一点小小误差,比如汉军强得?实在过?头了;但这也没有关系,毕竟

“对于现在的伊稚斜来说?,汉军其实已经无关紧要了。”王某解释道:“就算汉人?获得?再大的胜利,也绝不可能并吞整个草原,无论?如何总有他的一席之地。但如果匈奴主力缓过?气来,他恐怕性?命难保……轻重缓急,他应该分得?清楚。”

说?白了,汉人?喜欢种地的,不喜欢喂羊;就算横扫草原建立了不世功业,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