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他们干预朝政;除了搜求长生之术以外,未尝没有弹压儒生的意思。只不过世事不遂人愿,总是落空而已。某种意义上,元鼎年以后巫蛊的种种祸患,正源于弹压的失败、局势的失控。”
这算是最深刻、最尖锐的自白了,如果没有地府里几千年时光的消磨、现代世界降维打击式的震撼,圣上大概一生一世也不会在臣子面前吐露这个私密。天子对神仙方术的崇信由来已久,但方士贵震天下,却是在元狩、元鼎年以后恰恰是公孙弘封侯拜相,各各州举茂才孝廉,儒家迅速跻身权力核心的时刻;天子命方士筹备封禅、干预朝政,固然是装神弄鬼大搞迷信,但实际也是在为他们积累政治资本,方便对抗正日益壮大的儒生集团。
一如皇帝所说,他始终是对儒生抱有戒心的。
事为之防,曲为之制;这一套未雨绸缪的制衡操作其实相当老练、相当成熟;但凡方士们真靠一点谱,天子的操作都能发挥作用。只不过世事无常,谁也料不到方士们的荒谬居然极端到了这个地步,足以将至尊的谋算全盘打翻,整出永垂青史的狠活。
不过显然,元朔四年的天子还绝不知道日后光着屁股转圈的璀璨事迹;那么他如此欣赏重用一个精通方术的庶人,目的就只有一个
穆祺瞪圆双眼,反手指向了自己:
“他挑中了我来制衡儒生?”
皇帝又叹了口气:
“差不多。”
第21章 预备 参与
“可为什么呢?”穆祺咬住牙齿,压低声音,生怕一个控制不住,蹦出什么动静让外面注意,而卫、霍两位自觉自愿地移动身体,用自己的后背挡住了窗子,顺便远离这可怕的爆料现场:“可为什么呢?你不是在公孙弘上台之后才开始提拔的方士么?怎么现在就要着急动手!”
连个招呼都不打,一抬手就把人扔到最刺激最狂野的政治战场;要不是皇帝自己剧透,恐怕穆祺还蒙在鼓里这样我行我素肆无忌惮的操作,简直让穆祺梦回往昔地狱任务,情不自禁要生出ptsd来!
难道天下的老登,做派都是这么一致的吗?你们要不要考虑在地府建一个老登委员会呢?
“拖到公孙弘上台之后,是因为实在找不到制衡的好人选。”皇帝很直白:“‘我’早就在左右物色,但几年以来却一直没有什么进展。为此甚至不得不改变决策,让平棘侯在位置上多坐一阵,延缓公孙弘上台的时间。”
儒生上台的同时,针对儒生的制衡措施也要准备就位。历史上皇帝很难挑出制衡工具,所以架空了丞相后顺手拖了几年;但现在嘛,趁手的工具自己送到了眼前,万事皆已齐备;天子当然懒得敷衍,立刻就要让平棘侯滚蛋了。
换句话说,不止卫大将军,他穆某人也是丞相垮台的重要诱因之一呢。
可是
“为什么是我?!”
“因为你那一套方术相当可信。”皇帝道:“‘他’没有看出破绽,随行的人没有看出破绽,我想也不会有人能看出破绽。”
这话说起来有点尴尬。但实际上皇帝生前混了一辈子,其实也是知道方士那一套不太可信的李少翁也好、栾大也罢,在大言炎炎,博取宠幸之时,都经历过天子精密(或者自以为精密)的考验;当时天子考察了很久,也觉得自己应该能拿捏住这些人。说假话说大话并不要紧,只要十句话中有一句真话,他都能将就着把局面糊弄下去。
然后呢?然后陛下就光屁股拉磨,开始转着圈的丢人了。
不过,出师未捷身先死,并不是天子一人的过错。他的筹划其实很精细,选人也选得很谨慎,只是没想到方士弄虚作假居然癫狂到了那种程度,再怎么谨慎也防不胜防而已。
但这也不要紧,现在不是时运凑巧,恰恰来了新人选吗?
“你比李少翁和栾大这些方士强多了。”皇帝对穆祺道:“没有过于骄躁和暴烈的脾气,与朝中的其他政治力量没有牵扯,玩的把戏又很像那么一回事,似乎是确凿无疑的玄法密术又能满足寻仙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