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会经常去咨询,而很少自己去思考。
这一态度最后只会让投资者后悔不迭。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将会发现自己成了一个市场交易商。在持续的牛市,在投机潮中很容易赚钱,他会慢慢对所买证券的质量和价值失去兴趣,越来越投入到与市场作对这一诱人的游戏中。但实际上“与市场作对”等于与自己作对,因为是他和他的同伴形成了市场。
这里,我们没有空间详细讨论以前的和最近的市场预测,大量的脑力已投入了这一领域。毫无疑问,某些人可从对市场的很好分析中赚到钱,但认为一般公众都能通过市场预测赚到钱就荒唐了。假如在某一信号下,公众在获利的前提下,都去抛售股票,那谁会去买呢?假如你,读者,想通过市场预测赚钱,你的投资目标必须和其他投资者一致,并且能够比你的同伴做得更好才行。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一个独立的参与市场运动的一般或典型的投资者都不可能比公众更加成功。
关于时机的理论还有一点很容易被忽视。对于投机者,时间具有心理上的重要性,因为他想在短时间内获取大笔利润,在他的证券上升之前等待一年的想法是不适合他的。而等待的时间对投资者来说则无关紧要。如果没有得到某一有价值的信号,说明购买时间已经来到,投机者就不会投资,那对他有什么利润呢?投机者只有再等待一段时间后,以相当的价格买入,才能赚取利润以抵消股息收入的损失。这也意味着对于投资者来说,时间没有真正的价值,除非它与价格一致,即,除非它使他能比以前的卖价低得多的价格再次买入。
在这方面,关于买入和卖出时机的著名道氏理论已有不同寻常的历史。简单地说,这一理论把股票平均值向上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突破作为买入的信号,而把向下的类似突破作为卖出的信号。用这一方法计算的结果────不一定准确────表明自1897年到今天在实际操作一直是可以获利的。
让我们从关于“再购买测试”的观点来看一下表6。道氏理论是否像该表的测试结果那样,允许参与者以比其卖出价低的价格买回呢?答案是奇怪的且不那么尽如人意。在开始的40年(1899年至1938年间)10次购入中有9次实现了真正的利润;但在1938年以来的7次购入中,交易者每次的买价都比售价高。因此,假如他一直持有的话情况反倒好些。因为那样的话,在这一阶段内他不但会获取本金价值,还会获取连续的股息收入。
经过对这一问题的大量研究,我认为,道氏理论运行结果最近的变化并非偶然,它显示了在商业和金融领域内预测和交易准则的一个固有特性。那些日益被人们接受和看重的准则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一段时期内它们一直运行很好,或有时仅仅是因为它们似乎适合以前的统计记录。但是随着其日益被接受,其可信度也逐渐降低。其原因有二:首先,随着时间的推移,旧的准则不再能适用新情况。其次,在股市发展中,交易理论本身的流行性也会发生一定的影响,这从长
表6 从道氏理论应用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得到的结果
买点 卖点 在卖点与买点之间的差别
贝壳(WWW.bulamo.com)txt电子书下载
日期 价格水平 日期 价格水平 前一个买点 下一个买点
周期 I. 1897~1937
1897.6.28 44.6 1899.12.16 63.8 19.2 4.4
1900.10.20 59.4 1903.6.1 59.6 0.2 8.2
1904.7.12 51.4 1906.4.26 92.4 41.0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