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除了兵部尚书周顺能理解,其他人都不太明白明嘉公主为何要压制君威。
“陛下胜在兵贵神速,但乌古实力不容小觑,今年北境战事必然艰辛。初战胜利在军中可以提升将士士气,但在朝堂和民间却不宜过高赞誉。以免后续破折出现时,造成落差过大,反而会产生各种顾忌猜疑。”
天子不需要虚名,踏实一些比虚高吹捧来得更有说服力。
如此继续募兵才能更为顺利。
这么一解释,诸臣才懂。
捷报带来的莫大喜悦也冷静点消化了。
“还是公主想得周到,微臣有所不及,真是惭愧!”户部尚书葛时贞很老实的承认自己没想太远。
周顺安慰他:“葛大人,我也是公主说到了才想到那么一点,其实我们都不如公主想得远。”
这里就他们两个是先皇留下还在任用的内阁大臣,以前经常为了银子军资吵架,现在吵得少了,关系倒缓和了不少。
算是有些惺惺相惜,毕竟就他们两个年纪最大,资历最老。
其余几个都是新帝提拔上来的新内阁成员,除了礼部林大人是外戚特例任用外,吏部尚书余修齐和刑部尚书李威还有工部尚书孙建柏,都是经过天子和公主多方调查审核后提拔上来的实干官员。
整个内阁人员的关系算是暗中分了两派,但面上并无明显表露。
听得他们两个老资格自谦不已,其余几个也跟着恭维公主思虑周到。
只要不涉及太大利益分歧,大家都能比较融洽的议事。
慕玄月并不跟他们虚话连篇,交代了相应事项,就把礼部尚书留了下来。
被单独留下来的林盛昌,心头有些发虚。
却又不敢有所表露。
“大舅舅可知我为何留你下来说话?”
慕玄月直接问他。
第204章 申斥,外戚之贪
对于林家,她不想迂回婉转。
婉转,有时候别人会以为你还顾忌着面子,也就容易依然如故。
林盛昌以为公主要问及林家如何教导林望舒之事,他躬身恭敬回答:“禀公主殿下,林氏一族的族规已重新制定,有增无减,臣定会制约族人,不给氏族抹黑。”
“若是有人屡教不改,作为林氏家主,臣定会清理门户绝不姑息。”
坐在上首的慕玄月神色平静,避重就轻含含糊糊是这些文臣一贯的油滑之处。
就算是亲舅舅,在天家面前也免不了这般作态。
她很是失望。
“我母后曾经说过,林氏一族乃自有风骨之世族,正因如此,才得我父王看中并交以重任。”
但这一年来,她并没有看到林家体现出什么难得之风骨。
反而做人做事,越来越没分寸。
“我母后身为女子却博古通今,睿智不凡。她从小就教导我与陛下许多为人道理,其中有两条,说是来自林家先祖的教诲,刻在祠堂木牌上。”
林盛昌躬身听着,心头发虚又发苦。
明嘉公主竟然连他们林家的家规都知道一二。
“一是知行合一,学问求真不求名,莫为虚名失本心。二是权势富贵莫强求,名清家和方为立世之根本。”
听得明嘉公主一字不差的把林家两条家规说出来,林盛昌愈发的心惊了。
慕玄月看着神色发虚的大舅舅,叹了口气:“因着母后与林家的情分,我与陛下不顾朝臣私议把林家抬了起来。这才一年,你们林氏一族年过十八的男子就几乎全入了仕。流放南疆十几年,你们林家有多少人学问真正能达到为朝廷做事的水平?”
为替母后还情分,他们已经给了林家好些个位子,让他们得以地位提升。
本以为他们应该会知足,但没想到人心这种东西,一旦撑开了会迅速的没了边际。
听得公主提的竟然是族人免考就仕的事,林盛昌才发觉自己想岔了。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