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姻亲,或血亲,或门生门客。

谢氏背后支持景王的意图,彻底被天子抖露了出来。

谢大儒被此事打击得一病不起,如今已经是积重难治。

他上的自辩折子,天子看都没看就扔到了角落。

事实就是事实,不管中间是否退出过,下一代的事他知不知情,都改变不了天子要打压谢家的决心。

谢大儒门生遍天下不假,但这些门生再多,他们最终是为皇家效力。

而不是谢氏一族。

谢氏没有站错位天子都想削他们下去,何况还站错了位。

这样的大把柄落在天子手里,他不用岂不是天下第一大傻瓜。

所以别说两万银子,谢氏一族就是捐二十万两银子,甚至两百万两银子,他该打压还是得打压。

当然,一边打压也不妨碍他一边收银子就是。

“太少了,让他们吐出多点来,朕可以考虑下个月不动他们。”

下个月不动,下下个月接着动。

弟弟这么“无耻”,慕玄月只能充耳不闻。

只是想起正直的谢七太太,到底有丝唏嘘。

但大雍的变革巨轮顺利转动,绝不会为个别人有所停滞。

谢氏一族与皇室的关系, 是建立在他们有一定话语权的基础上,才有长久和安。

如今他们做为大雍绝对掌控者,是绝对不容许有人到处掣肘他们。

谢氏一族对朝堂的掌控力必须削减。

这种削减开始还不是天子刻意为之,而是他们自己站错立场被揪了出来。

门生遍天下的谢大儒,门客无数的谢氏一族,除非谢氏另起炉灶,要不然那么多士子除了效力当今天子别无其他出路。

谢氏家主错选人站,直接导致谢氏一族的势力被天子迅速分化。

收揽了不少人为自己所用。

谢府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显而易见已经被天子厌弃。

谢三夫人想拉谢七太太一同去求助明嘉公主,谢七太太却犹豫很久没有出门。

虽然她不懂朝堂之事,但她知道,明嘉公主那样有大才能的女子,眼里装的是国事。

不会有空闲听她们这些后宅妇人的诉求。

去了,不过是自取其辱。

谁让自家人贪心不足,在出身正统的天子统治下还妄想翻天保住以往地位。

这样的结果都是自找的。

她们那点交情,说起来还是因老家主保错媒而起。

本已经是谢家对不住明嘉公主,还背后支持景王企图推翻他们。

她没那个脸面去求宽恕。

正因为谢七太太的自愧自知,才让她在倾巢之下获取到一线生机。

当然,这是后话。

第172章 比较,借人之手

今年的赋税收上来后,天子着工部修葺东城三座府邸。

一座是原文昌伯府,另一座是原景王府,还有一座是原镇南大将军府。

面积最大的原景王府天子还多划了一个园子进去。

这么大的府邸是给谁备的,朝臣心里基本有数。

但另外两座面积也不小的豪宅,天子准备赐给谁呢?

天子不说,朝臣们只能猜。

回娘家探望生病母亲的苏氏,听到一些传闻后,回府就有些掩饰不住自己的喜悦了。

镇北侯夫人看到大儿媳去探病回来居然这么高兴,不由问她:“你母亲病好了?”

“呃......”突然被问到这个问题的苏氏,才反应过来自己不该如此情绪外露。

但装哀愁也不好装了,只得点头:“看着我娘精神不错,儿媳心里松了口气。”

“你牵挂你娘日后就多回去看看她。”孟氏从不苛待儿媳,这点府里人都有目共睹。

苏氏也知道婆母宽厚,只是她并不喜欢总回娘家。

丈夫过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