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所嫁之人有多悦己,也得保持天家贵女之尊严,这是每位公主出嫁前都有听过的皇家训导。

细想自己的行为,乐平公主意识到自己真的有被婆家影响到,做出了不该之举。

她当即双目盈泪的检讨自己:“母后,女儿知错,日后定三思而行。”

她也心惊,若不是母后提醒,她还认为自己是孝心一片两头顺。

看到乐平公主真的意识到自己行为不妥,慕玄月为她说了句话:“姑姑并非有意掺和后宫之事,皇祖母不必生气。”

阳平公主也为姐姐求情:“母后,姐姐一向不多事,此次应该是以为能为母后分忧才入宫,您就原谅她吧!”

太皇太后神色已经和缓下来,点了点头:“既然明嘉和阳平都为你求情,你就起来吧。”

乐平这才起身,一一感谢侄女和妹妹的理解。

慕玄月坐了一会就告辞了,特意来一趟,也是还一些情分。

太皇太后明事理,她倒是不用操心后宫诸人诸事。

这位皇祖母年纪不算大,堪用之人不要浪费。

至于弟弟娶媳妇之事,她不会为他做主,全凭他意愿。

想早点娶后,她可以帮忙掌掌眼。

若是不想,她也不会逼他。

乐平公主这趟入宫连人选都没机会说出来,去探望父皇也只能在寝宫外磕头。

最后有些垂头丧气的出了宫。

太皇太后这里探不出口风,就有人把主意打到了明嘉公主身上。

第122章 驸马,北境来信

明嘉公主与天子姐弟感情深厚已经是众所周知,虽然年纪不算大,处事却老练。

而且现在所有人都看出来了,新帝有帝威也有能力,但新帝有点“懒”,很多事会扔给公主处理。

重大决策都会与公主商量,明嘉公主有无上皇赐予的参政权,大臣们也说不得什么。

立后是大事,先跟公主说恐怕比直接跟新帝提要合适。

朝臣们当然不会承认他们怕新帝怒眼一瞪,又给他们来一顿喷。

新帝脾气不能说暴躁,只能说跟无上皇相差太大,他们有点不习惯。

这人嘛,一不习惯难免会多嘴那么一两句。

多嘴的后果基本就是被新帝噼里啪啦的一顿回怼。

他是大雍天子,岂有天子迁就朝臣的道理,做臣子那么能,龙椅要不干脆让你来坐?

祖宗规矩也没天子要随臣子修枝剪叶这条。

圣贤都且有两分瑕呢,指望他十全十美,不可能。

在这点上,朝臣是无话可说的。

倒是明嘉公主好说话多了。

但这好说话也是相对新帝而言,明嘉公主治世驭下的手段可不比新帝温和。

甚至,更为让人忌惮。

文昌伯府之所以快速瓦解,乃明嘉公主一手推动。

既清除了一门勋贵,又获取了永宁侯府的感激之情,加上镇北侯府,大雍两大掌军勋贵,已然是天子最忠心的左膀右臂。

朝中武将也因为新帝为将出身,多有佩服。

新帝上位不到一个月,有如此的局面,明嘉公主功不可没。

他们面对有镇国之尊的公主也不敢大意。

皇帝后宫无主,慕玄月知道朝臣们按捺不住。

她没一口挡掉,也没同意在京都选贵女入宫,只说会与皇帝商量,一切听天子之意。

弟弟要不要尽快娶个皇后她可替不了他做主。

每日有许多奏折要批,还有许多事情要与众大臣商讨的慕玄度,压根没想过成婚之事。

“娶什么妻,不娶。”慕玄度听得姐姐提这事,一口就回绝了。

“ 北边两座城池还没收回来,南边还没整顿好,西北那边也没个消停,东边海域经常有海匪为祸。”

“大雍四面楚歌,所有恶邻都在虎视眈眈,朕日夜都在想着怎么把大雍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