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1 / 4)

时间的洪流裹挟着每一个人向前涌动,有的人顺风顺水,有的人则撞得头破血流。令超幸运地在鲁美的港湾里停留了七年,这次真的要离开了。现实逐渐撕掉了温情的面纱,社会的残酷已略显一二,可除了义无反顾,还有第二种选择吗?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这句话令超一直记得,如今“明天”就在眼前,那么,唯有说一句,“明天,你好!”

晚熟的马

在天津办完一些列入职手续,从学校寄出的行李也到了,在职工宿舍安顿好一切后,令超环视着这间四人宿舍,想着,未来的几年时间就要在这里安营扎寨了。

宿舍其他三人都是同期入职的小青年,来自五湖四海,专业和个性也不尽相同。

韩童,天津本地人,比令超大两岁,年纪最长,学校名气也最大,北大考古系硕士,看上去一丝不苟,私底下却是个活泼的人,经常讲一些俏皮话逗得大家捧腹不已,着实没有浪费一丁点儿天津人幽默的基因,令超笑称他为宿舍的“老活宝”。

陈耀祖,来自汕头,广州美院古画修复专业研究生,比令超小两个月,文气羞涩,可能是因为普通话不太好,话不多,脸上总带着微笑,和陌生人交谈起来脸甚至会微微泛红。

王海洋,河北人,年纪最小,长得却最老成,黑黑壮壮的,他也是令超见到的第一个室友,只不过,初次见面,却闹了个大笑话。令超进宿舍的时候就看见一个皮肤黝黑、身材壮实的“中年男子”在那挪柜子,下意识以为他是来干活的师傅,便说了句“师傅,我来帮你。”眼前的“师傅”明显愣了一下,看了他一眼,笑了,却没有说什么。俩人一起挪完柜子,这人也没有走的意思,反倒在一个床铺坐了下来,打量着四周。令超纳闷极了,开口问道,“师傅,还有什么活要帮忙吗?”那人愣愣地盯着令超,继而前仰后合地笑了起来,笑够了,站起身,走到令超身边,伸出手,朗声道,“你好,小师傅,我叫王海洋,很高兴成为你的室友!”这下轮到令超诧异了,回过味来,想起刚才自己的言行,脸热辣辣的,十分不好意思,连忙伸手握回去,连声道:“不好意思,真是不好意思,冒犯了,你看我这眼神儿!”王海洋却不以为意,笑着说,“你眼神很好,一般第一眼见到我的人都和你一个想法儿,但你是第一个帮我干活的,可见你是个热心肠!”一句话让令超的窘缓解了不少,也大笑了起来,说了句,“我叫孟令超,王师傅以后多多关照!”

从小到大,令超身边从来没有缺少过伙伴。童年时一起上房揭瓦的小伙伴如今已经四散天涯,多年未见,不知大家都长成了什么模样,过着怎样的生活,是否已经成家立业,是否有了继续上房揭瓦的下一代。高中时代的哥们儿也许久没有联系了,不同的人生走向,让他们虽没正式告别却早已渐行渐远,共同拥有过灿烂的青春回忆却怎么也撑不起并肩前行的未来。本科时代的几位室友,都没有读研,早他几年就业,在各自的生活里奔波,偶尔打一个电话,聊着近况,期待着重聚的机会,却总也聚不齐。研究生时期,似乎除了导师外,没有交下什么朋友。令超也想不清楚究竟为什么,人长大了,选择却少了,对周围人的态度既宽松又严苛,不是一路人也不再怒目而视,只是淡然一笑,错身而行。对于可能成为挚友的人,小心翼翼,慎之又慎,不轻易交朋友,不轻易许诺,遇到了知己,却也格外珍视。

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又是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了,令超不知道自己还会遇到哪些人,还会经历怎样的人生。过去总听家乡的一些老人说,走一步看一步吧,曾经他认为那是一种怯懦和妥协,可现在看来,那才是人生的大智慧啊,生活不就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把每一步走稳,并不容易。

可能令超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不知何时起,他已经从一个“无法无天”的顽劣幼童蜕变成一个稳重坚定的青年,在应对生活的种种挑战时,少了一些横冲直撞的蛮劲儿,多了一些淡定从容的灵巧。时光带走了宝贵的青涩,却也留下了一些厚重,总算没有白白长大,可惜却也可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