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国公大人,您认为在下一直让两个孩子一起上课,一起练武,真是为了陛下的安全吗?”
“若说天家无父子,无夫妻,那便是笑话了。”齐邵的嘴角露出微笑,“若天家无父子,三皇子和小皇子就不会还活着。若天家无夫妻,先皇拼着自己性命不要将太后娘娘送出宫去,又算什么?难道这不是真情?”
齐邵见此时是最好的劝解时机,毫不虚伪的把心中想说之话全部说了出来。
他知道这位国公会想通。
‘好厉害的年轻人。好可怕的年轻人。’
他竟没看出这个年轻人有这么深的心思。
他若接受了这门亲事,陛下就会和自家女儿结亲。等李湄与少帝大婚之时,便是他卸任还政于少帝之时。
因为那时,他这后戚实在太过强大,比现在的晋国公府还要让人担心。天下的泱泱之口就能淹没了他。他若不想玷污信国公府几十年来的忠心之名,就必须要退隐。
否则,家中几个孩子就不会出头。李铭肯定是要继任国公之爵的,李锐如今领禁军,以后前途必定不可限量,若他家又是文臣又是武将,还和羯人的军队交好,便是长成的少帝也会容得下他。
“你想我做霍光……”李茂喃喃说道,“你想我……”
“不,在下是想让您做姜尚。”齐邵低了低头,向李茂揖到。“陛下终究会长大,而朝廷的局势不会一直像如今这么明朗。”
“李老国公因急流勇退而得到三代帝王的信任,晋国公两代后戚之门却被一直忌惮,为何?概因不会‘守拙’。”
“令爱与陛下,乃是天造地设,命中注定的一对良配。”
☆、第240章 顾卿掰孩子
李茂此人,算是一种“老好人”。
他是家中老二,但弟弟走的早,自长大一点后,便和幼子没什么区别,但是却没得到过家中幼子常有的宠爱。
父母和兄长的意见,只要不超过他的接受范围,他都允了。他不用思考,他只要照做就行。因为他知道家人不会害他。
等出仕了,皇帝吩咐他的话,只要不超过他的接受范围,他也都允了。去马场去沙场去什么场,皇帝一声吩咐,他就去。他不懂的,皇帝教他,他学。
在家里,他有谋臣吴玉舟和陈轶,有身后一群为他献策献力的部属,他不需要自己去费力思考,他只要找到适合的法子,去做就行。
去了前线,也是一样。他不擅长兵法,不通谋略。他只知道一点,前线兵士有衣穿,有粮食吃,身后有家人在,就不会逃,不会退。所以李茂不会带兵打仗,不会排兵布阵,他可以为他们征集粮草,购置冬衣,清理道路,让专人为他们送家信。
李茂的作用,越来越像是一部机器里的润滑剂,他不是螺丝,不是支柱,但依旧有着自己特殊的作用。
迁都长安后,小皇帝几乎是以一种盲目信任的姿态信任着李茂和李锐,对李茂是言听计从,从不忤逆,对李湄也是友好和睦,形影不离。李茂对此很满意,也很新鲜。
因为换了一位帝王,前后的境遇真是天差地别。
若说李茂没有想过弄权,那是假的。但李茂随即就把这种心思熄了。自己有几两重,李茂心里很清楚。别说玩不过一些老臣,就连齐邵这样的年轻人,他都看不透。
大家支持的是“正统”。不是他。他很清楚。
而如今,齐邵告诉他,太后要回来了,晋国公要回来了,这时候勋贵派就会受到极大的打击。晋国公和太后都是出身世族,现在是少帝继位,少帝不如先皇楚睿,还能平衡政局,你要勋贵和寒门怎么相信皇帝不会抛弃他们?
你要他们怎么相信你有能力和影响力和晋国公分庭抗礼?
然后齐邵笑嘻嘻说,有的,只要你女儿嫁了皇帝,你就会为少帝一心一意的工作,你全家也是一心一意工作,少帝和太后一看到你变成姻亲,就会满意你。勋贵们看见你即将变成国丈,就会放心。
李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