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把铭少爷和锐少爷看的跟心肝宝贝似的,丫鬟婆子们都尽心尽力地照顾着,生怕有一丝不妥当。再说,太夫人被两位孙少爷逗的十分开心,这前阵子身子上的不爽利都没了。夫人您要去了,两位孙少爷难免不自在起来,反倒是不美。”磬云嘴皮子是四个大丫头里最利索的,这也是顾卿为什么派她来锦绣院的原因。
方氏听了磬云的话,终是没有跟着去北园。但她又实在不放心自己的儿子,所以派了刘嬷嬷跟过去看。等刘嬷嬷回来,禀了方氏铭少爷一切皆好,老夫人心情也很好,铭儿看起来并不是受了委屈的样子,方氏的一颗心才放回肚子里。雪中悍刀行
她也实在是分不了身,再没几个月就要过年了,大伯死后没几年公公也去了,这公府里重孝带了几年,年节里不能大办,今年夏天除了孝,过年重新开门迎客,现下已经成了府里的重中之重。
上次老太太说她子嗣单薄,她当时眼泪差点都没下来。她的委屈又有谁知道呢?
这孝期一过就是四五年,先是大伯,本应只守一年,但因为李锐要守满三年,老爷又刚刚袭了爵,为了怕人诟病,是足足守满了三年的。没两年,已经瘫在床上的公爹悲伤过度又去世了,府里重孝之上又是重孝,公爹去了,老爷哭晕了好多次,悲痛欲绝之下,差点没把身体给搞垮了。
这几年守孝,老爷丁忧回家,平日都是闭门谢客,她身上带着重孝也不好去登别人家的门,她已经离开自己的小圈子好多年了。老爷的身体虚空,因为每天只能茹素,将养了好一阵才养回来。就算养回来了,他们夫妻俩连都不敢有不庄重的言行,更别说弄出几个孩子来了!
人生有几个五年啊?她都三十多岁了!亏是大伯去之前有了嫡子,不然她这么多年更难熬。孝期里平日。
就是自己的儿子,也都是送到外祖家里读书,才和自己娘家的亲戚亲近起来。李锐的母族尚且没有踏进门,她娘家人更不好逾越。
她府里人丁单薄,数来数去主子就这么几口人,还是老的老小的小,能指望上办事的更是没有,就连唯一的小姑子嫁到外地里都三四年才回一次。她都快变成“孤家寡人”了。
今年春节和上元节,老爷要让府里重开府门大操大办,这上上下下要忙的事太多。光是把以前那些素淡的摆设换成喜庆的就花了几个月,更别提其他的了。
这时候老太太带走锐儿养在院子里,她即使是有心每天去持云院请安陪伴也分身乏术。老爷刚出孝,回了原职,原先的同僚不是高升,就是去了他部,老爷每天熟悉人事,还要勤于王事,每天都要到很晚才回来,这来来去去的,人伦大事竟是又耽搁了。
要说方氏现在最担心什么,一是老太太发现锐儿不对,开始插手教养之事;二是老太太真的担心国公府子嗣太过单薄,想趁着刚出孝让老爷快点开枝散叶。
现在老爷还挡着,可是再过一年两年,她肚子里蹦不出个孩子,就算是老爷也难保不生出其他的心思来。
方氏一下子有了“孤木难支”之感,恨不得找一两个帮手来才好。仙之痕迹
雕弓楼里,顾卿带着两个孙子在吃中午饭。两孩子抓完鸭子都巳时(九、十点)了,只是稍微进了些点心和稀粥填了填肚子。到了吃午饭的时候,两孩子早就饿得两眼发亮了。
小胖子李锐被顾卿路勒令不准多食,每天中午只有一小碗饭,配上清淡的小炒和汤羹。他的饭菜都是另做的,少油少盐,又比较扛饿。
顾卿其实最爱吃辣,可是这个老太太的胃不太好,一吃辣就胃疼的整晚睡不着,她只好含泪每天吃些容易消化,味道又比较鲜美的菜品。
“这个是用你们早上抓的鸭子做的,多吃点。”顾卿地夹起一块“蜜汁烤鸭”,放进了李铭的碗里。看见李铭吃的香甜的样子,顾卿和李锐都露出了羡慕的表情。
减肥/怕中风什么的,太烦恼了啦!
像他们这样的人家,用膳通常都是不需要自己动手,她们只要负责吃自己碗里的,夹菜和其他琐事自有下人们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