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医馆一开业就颇受欢迎,澎秦每日坐诊,洛云皓主理,门口坐着等着抓药看病的百姓络绎不绝,连小老三放学回来都会来门口帮忙倒水递药。

京中大小商户看在眼里,心里都明白:这“恒安堂”背后,可不仅仅是个大夫那么简单。

“洛大夫坐诊,望闻问切样样不缺,还不问银子?”“他祖上就是老郎中,乡下来的,可是真有本事!”

西南街角新开的医馆,不消几日便门庭若市。洛云皓医术虽不如名医玄宗门派高门显赫,却胜在亲切耐心,乡民富户都乐意来。

可最热闹的,还不是医馆,而是洛云京怀孕了。

这消息来得突然,也来得喜庆。

澎秦得知后第一反应是哭,“终于……终于盼到了。”

洛老爹高兴得请了整条街喝豆腐脑,差点把小摊摊主累瘫。

宗辞也是高兴得合不拢嘴,连翰林院有人来请他加班,他都带着笑意说:“我今儿得早些回去。”

陈明当场摔了手里的笔,“啊?!不是喜雨,是喜事啊!”

连一向冷静的洛云皓都忍不住松了口气:“她这身体啊,我可是操碎了心。”

而那边的姜二公子,则一边吃着冰糖葫芦一边唏嘘:“兄弟们都成家立业,我是不是该也搞个相亲会啥的?”

火锅店、奶茶铺、医馆,样样经营得红火,宗辞升官,洛云京有喜,小老三功课进步飞快,洛家真是喜气连连,谁见了都得说一句:“这才叫春回大地,福到人间。”

宗辞当晚破天荒喝了一盅酒,第二天进翰林院时,一身朝服都穿歪了,同僚问他何事如此得意,他笑得嘴都合不拢。

“家里有喜。”

众人心中顿时明了。

从那日起,翰林院院使不时收到一篮精致糕点,署名“宗夫人”,连首辅也尝过两次,说“宗家这内宅,贤良得很。”

而在洛家小院中,洛云京开始显出些微圆润。

“我真不想那么快胖啊。”她一边照镜子,一边叹气。

宗辞却捧着她的脸认真地说:“你怀的是我宗辞的孩子,你想怎么胖,就怎么胖。”

小老三也兴奋地天天围着她转,“姐姐,我以后能当舅舅了?”

“你才几岁啊!”洛云京笑着打他脑袋。

天暖花开,万象更新,一家人又有了新的盼头。

可就在洛云皓写下“医馆初成,喜得内侄”几个字的那日,一封飞鸽密信落入翰林院外某人手中。

密信上寥寥几字:

“宗家有喜,动手正当时。”

第162章升职

第162章升职

京城的初春一如既往地繁华热闹,随着元宵过后,朝中百官皆复归本位,宫墙之内人事更迭也暗潮涌动。

宗辞自从修完那套史籍后,因文字简洁、考据详实,在朝中掀起不少赞誉。

翰林院掌院将他举荐入内阁听书,再由内阁大学士举荐至礼部协修科考文牍。这是朝中文臣仕途的关键一步,许多大人都在关注这个年轻的探花郎,是否能继续步步高升。

而宗辞本人却淡定得很。他每日除了履职外,还常常回家帮洛云京整理铺子账目虽然被笑话他堂堂六品官还给老婆记账,但他不以为意。

三月初,宗辞升任翰林院四品翰林学士,同时负责国子监监生今年秋季筹备文案与策题。他仍不张扬,却在无声中稳步爬升。

且时常被圣上传旨进宫给几位皇子讲学,陪皇帝侍读,与“侍讲学士”轮班,常在特定时段随侍讲学,这正是总辞最喜欢之事。

让许多臣工羡慕不已。

与此同时,洛云皓的医馆也终于开张了。

这是洛云京出资开设的,但名字却叫“澹然堂”,正是洛云皓取的她说人生太纷扰,就该静澹一些。

医馆坐落在城西文人聚集之地,装修低调雅致,初开张便请了三位经验老成的医师,又有洛云皓坐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