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口的那片荒田旁被清平整地,木料、灰砖、铁件陆续进场,七八个年轻小工开始搭框搭梁,锯声、钉声不绝于耳。村里老少围在旁边看热闹,议论纷纷。
“听说是洛家那丫头在府城靠上了大树,以后这个工坊说不定要给朝廷做东西,这地方真有出息了。”
“洛家那丫头厉害啊,不仅供出来宗辞,这要是哪天她去京城做买卖,我都相信。”
村里的人有羡慕的,又嫉妒的,一时全村都在议论这事,当然能被选中来工坊干活的人家,自是喜笑颜开。
洛云京给的工钱比旁人高,满打满算一个月三十日,每十日休息一天,工钱二两。
这对于农户人家,可不就是天上掉下来的!
与此同时,洛云京也没闲着。
她带着张妈在后院的灶房搭了个小土炉,把此前收集的几种石料反复试烧测试,选定了两种火山石和蜂窝矿石。
前者吸热快,后者保温久,再包裹以棉布,外层套一圈牛皮,装上背带,垫上即可发热数时辰。
“这批就是定型样品了。”她望着刚打磨好的三十块发热垫,轻轻吁了口气,“再过三天工坊一建好,就可以试产了。”
宗辞站在旁边,也不由得感叹:“你若生在前朝,怕是能和鲁班齐名了。”
“我不跟鲁班比。”洛云京递给他一张布单,“我要和咱们家年底的收入比。”
这边火热建设,那边冯府也早已听风而动。
冯员外坐在廊下,听着管家报信:“听说温河村要设工坊,太子拍板,洛家的姑娘主持……这可不是一般的铺子。”
他皱着眉,转头看向冯贺:“你和她还有些交情,要不……你去走一趟?”
冯贺愣了愣:“爹的意思,是想让冯家插一脚?”
冯员外摇着蒲扇,语气温和:“你别误会,我是想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渠道合作嘛。咱们有布行,有药材,有匠人,也不是没得谈。”
冯贺想了想,点头起身:“我去一趟。不过我提醒爹,洛云京不是那么容易说动的人。”
他出了门,心里却隐隐觉得,这回动静不小,怕是真起了风
而这风,还不是冯江那点“偷来的聪明”能吹得起来的。
别说洛云京看着面善,其实不容易说话,就是宗辞,对冯家那也是恨之入骨的。
第135章搅动是非
工坊建起来之后,不光是冯员外惦记,就连温河村的气氛都变了。
往日安安分分种地的妇人们如今都盯着那排新瓦房和门口“洛家工坊”四字大旗,只要肯出力,不出半月就能领上银钱,比过去种十亩田还划算,哪还甘心只守着锅灶地头。
马红霞就是其中最“眼尖”的一位。
她嫁给伊云锋,虽说伊云锋在县衙领着月银,但架不住马红霞开销大,做了新衣服就想买首饰,买了簪子就想买镯子,伊村长又早就跟他们分了家,伊云锋没买地,家里没有其他进项,日子被她过得一团乱。
眼看这工坊里的小组长一个月能拿三两银子,马红霞哪坐得住,当即找上伊五丫。
“五丫头,你瞧我手脚麻利,又会裁缝做布活儿,不如让我也带一组?”
伊五丫心里冷笑,面上却淡淡:“红霞嫂你手是巧,可你嘴也巧。咱这工坊新开,最怕人嚼舌根、散风言,主事娘子说了,不看谁做得多,要看谁能管得住人。”
马红霞脸一垮,讪笑着:“我可不是那爱说是非的性子。”
“是非咱不说,手里有活才行。”伊五丫说完,干脆把她支走。
马红霞吃了瘪,心里不服气。她寻思着,既然伊五丫不给脸,那就找这坊子真正当家的洛云京。
可那几日洛云京正好带着栀栀进城寻皮匠订新垫套,不在村中,宗辞也照常往府学去,院子里就留下了老妈子打理,门也紧得很。
马红霞干脆挖空心思,演起一出好戏来。
她先是在坊间散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