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二位知晓谣言是如何传播的罢?很多时候,政令一层一层传下去也会变味。朕要的是馆阁,结果工匠修了一处园林,该由谁担责?”
“还有,建造材料如何挑选?材料的成本是多少?这些都是内行,一个外行人如何知晓?若底下人以次充好又该如何处置?”
或许楼喻举的例子不够恰当,但他的意思范玉笙听明白了。
无非是术业有专攻,让一个酸腐文人去指挥建造一事,确实难为人。
“陛下是想改革科举制?”杨广怀问。
楼喻道:“并非改革科举制。咱们如今的科举,考的是国学、算学、诗赋、律法和策论,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可否再设农科、工科等,让朝廷多一些合格的专业型人才?即便只习得皮毛,总比完全不懂却瞎指挥来得好。”
“陛下是将三部招考方式与科举相结合?”范玉笙问。
“这是朕的一个设想。”楼喻举例道,“比如孙测绘,其父是个秀才,擅测绘一道,但就因为无法再进一步,便不能为朝廷效力,岂不浪费人才?比如袁向道、霍煊,他们若是正经科考,还能为朝廷效力吗?”
“恕臣愚钝,还请陛下明示。”
楼喻终于说出他的目的。
“朕想在京城建一所大学,还有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