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东受刺激的根源是因为被歹徒劫持,苏桐当时也在场,而且是救他的人,由她去给东东做心理疏导,效果也许会不一样。
苏桐道:“当时我见到东东的时候他已经陷入深度昏迷,对我并没有印象,也对我的脸没有记忆,不一定能影响到东东的想象。”
“而且我们现在没有对东东的心理状况做评估,让他重新体验创伤情景带给他的负性感受,不知道他能不能承受得住。如果他承受不住,那后果将会更严重。”
文教授却没有接话,吃惊地看着苏桐,半晌后才问道:
“你、你怎么会知道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专业术语?”
苏桐顿了顿,在脑海里回忆了一下,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起源于七十年代,但正式当成疾病纳入医疗体系治疗却是1984年。
她现在提出来确实是早了点,好在她也没有说太多。
苏桐清了清嗓子,道:“我……从书上看到的,我特别喜欢看书,自学了不少知识。”
文教授却不太相信苏桐的说辞,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个说法是这两年才刚刚兴起的。
在国外的医学杂志上或许还偶尔能见到,国内在这一片领域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
更不可能说有相关的书籍出现了!
除非这个农村姑娘能读到国外的原文杂志,那更不可能。
东东的情况还算典型,但国内也没有这方面治疗的先例,他也只能试着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时进行。
只是收效甚微。
直到这时,文教授才突然意识到,他刚才在和眼前这个姑娘讨论病情时极为顺畅,就连治疗的理念也极为一致!
甚至她比他带的那些学生更有见解!
他的学生可不懂中医范畴的知识。
他的学生更不懂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知识。
连他也只研究了皮毛,正在试图将他学的心理知识应用到相关的治疗中来……
可是这姑娘却能轻易地说出这种治疗的利弊来。
第80章 小桐
文教授有些激动,取下眼镜擦了擦,又颤抖着手将眼镜戴上,然后带着试探的语气问了跟东东病情不太有关系的一串问题。
“姑娘,那你说说……要怎么界定病人对负性感受的承受度?
“麻木和回避是判定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必要因素么?”
“姑娘,你看的书上有没有写对于病人的消极想法和不适感受有没有对应的药物治疗?”
……
……
苏桐终于结束跟文教授的交流时,已经十点过了。
对于文教授的问题,她有选择地做了一些回答,她所拥有的现代医疗知识在这个年代只能有选择有分寸地传递,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就好。
否则空有先进的理论知识,在这个时代的仪器设备水平、药理研究,技术支撑均达不到的情况下,反而会有反作用。
医疗体系是系统而复杂的,她不能凭着自己的一点先知打乱了医疗体系整体发展的步伐。
尽管苏桐回答的内容并不多,但文教授仍兴奋得如获至宝,觉得许多困扰都茅塞顿开。
当即就提着公文包找了间医生办公室,说是要把想法记录下来。
护士长过来提醒他,接他的人在门口等半天了……他才想起上午十点钟要去省第一医院进行一堂讲座的!
可这会儿他也顾不上了,挥挥手说他这会儿没空!
回头再说!
护士长一脸懵地出去回话。
苏桐这边则准备给东东针灸。
护士长一早上就安排了几名护士配合苏桐,甚至连镇静剂都准备了。
毕竟给东东打个针都得需要两名护士才按得住,这可不止是一针,谁知道孩子得反抗成什么样。
哪知道苏桐只是趁东东不备轻巧地在他脚上扎上几根针,东东便有些昏昏欲睡……